孩子经常做噩梦,情节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可能是存在某一方面的身体或心理问题,还是需要尽早治疗。
三、安慰剂效应帮助孩子赶跑妖怪的前提:孩子深信父母会帮助他
安慰剂效应的运用是多样的,为了赶走梦里的妖怪,我们可以教孩子念咒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心理医生是怎么帮助自己孩子走出噩梦的呢?下面的这位心理学医生的做法,比ELLA的办法更加轻松有趣。
爱尔兰心理专家德蒙特在儿子六岁时,也遭遇了儿子梦到妖魔鬼怪的情况。
儿子哭着说:“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突然,有一群妖怪在追着我跑。”
德蒙特跟儿子说,我们可以玩个游戏,你闭上眼睛,我们一起重新回到你的梦境里。不过这次你要用你的神奇力量去制服他们。
听起来特别好玩,好像在梦境里自己还能施魔法,儿子跃跃欲试,问他是什么样的力量。
德蒙特并没有说是什么,而是让孩子更加轻松地去想象,你可以选择把他们冰冻、把他们爆炸,或者把他们变成果冻.......
听起来特别有趣。儿子马上闭上眼睛,父子两人一起进入了儿子的梦境。
儿子讲述着梦境中的情景,就在妖怪在操场追着他跑的时候,他突然使出神奇的力量,把妖怪变成了果冻!
孩子太开心了,说我刚刚手指一挥就把他们变成果冻了。
德蒙特并没有马上让游戏结束,而是接着问儿子:接下来怎么办?
孩子说:“我要放狗吃掉他们。”于是,他把叔叔家的两只小狗派入梦境,让小狗把果冻妖怪全都吃掉了。
游戏到这里,他们两个人因为一起干掉了果冻妖怪而哈哈大笑,噩梦中的妖怪也就不再可怕了。
利用神奇的力量打败妖怪,或者拿起宝剑念咒语赶妖怪,都是安慰剂效应的实际运用。被治疗者因为相信大人能帮助他驱赶妖怪,所以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后,感觉获得了期望的效果,赶走了心中的恐惧。
所以,在帮助孩子驱赶噩梦中的妖怪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孩子相信大人会帮助我赶走妖怪。如果没有相信,安慰剂效应就不成立。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愉悦的关系中,孩子才相信你会帮助他,真正的安全堡垒不是那把宝剑或魔法,而是你对他们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