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广东的冰室生意火爆。图源/网络
这样的处理非常爽快,大多数人都扛不住酷热的考验,在空调和冰饮面前举手投降。过不了几天,人就会开始觉得全身懒懒的,嗜睡、犯困,严重的时候怎么睡都不够。这就是广东“湿”——头重脚轻、四肢酸懒、关节疼痛,甚至是软绵无力、困倦思虑。
▲夏天,烈日暴晒下的广东街头。图源/网络
淋雨后捂湿强忍,也会令人难以摆脱广东“湿”。盛夏之际,上午阳光灿烂,午后倏地变脸,雷雨交加。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水过后,放晴,大地恢复干爽。人也是如此。常常被早上的丽日暖阳欺骗了,穿着短袖长裤波鞋上班去,午后在外办事,没有带伞,狼狈仓促,被雨浇得像落汤鸡。衣裤袜鞋全湿透,捂着捂着熬到下班。如此一来,湿气侵袭,人就容易困倦。广东的夏天,哪里不是一场艳阳一场豪雨呢?
▲广东夏天多暴雨,路人常常被淋透全身。图源/网络
“湿”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中医。中医认为,炎热耗气、潮湿碍脾。当脾胃遭到湿热的侵袭时,“湿”的症状由此发生。清代广东的名医何梦瑶在《医碥·中湿》里面提到:“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疏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腕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说的正是这种湿气与热气交加、广东人困顿在其中的原理。
广东的气候有多潮湿?从地理条件来看,广东的气候很潮湿。背靠南岭、面向南海,当强劲的北风蓄积了足够的力量、跨过了南岭,这里才会有干冷的天气。不过全年里,北风有这么大能耐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谁让南岭够高呢?谁让北风的臂力不够强壮?同时,迎面吹来湿润的海风,又被南岭挡了一下子。如此一来,海风带着厚厚湿气,长年盘踞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上空。
▲水杉树。广东雨水充沛,滋养了众多的水生植物。供图/图虫创意
广东的空气就很潮湿,再加上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全国范围内,算是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所以,广东的老妈子也常常把亚健康的“湿”和“热”的状态合在一起,说成“湿热湿热”。湿带上热,是因为广东的夏天很长。看!今年入夏的日期又刷新历史记录了。
广东入冬很困难,入夏却比吃生菜还容易。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夏的标准:当有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22℃的时候,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就是入夏日。广东的夏天总是给人一种“不会迟到”的印象。以广州为例,今年已于3月26日顺利入夏,刷新了此前2018年3月29日的最早入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