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咏瞻仰詹天佑铜像
去上图讲座·家风家训系列谈 “我的曾祖父詹天佑”,对于嫡曾孙詹咏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他既自豪又不安,自豪在于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近代工程之父,不安在于家中要求他不可借詹天佑之名。被邀乘坐新建成的京张铁路让他成为网络热搜,让他倍感自媒体时代亟需“拨乱反正” ,借用章太炎的话说,传承詹天佑的精神是“后世之责”。
7月初的这次讲座,与其说詹咏讲述了詹天佑的生平,不如说他从很多谣传、历史迷雾中梳理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詹天佑;与其说,詹咏讲述了詹家的家风家训,不如说他展现出了詹家的遗风。
7月9日,在上图讲座中,詹咏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詹天佑
纠偏自媒体中编造的詹天佑形象
讲座伊始,詹咏就强调自己是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詹天佑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这其中包括他父亲在他年幼时讲述的关于曾祖父詹天佑的故事,也包括他伯父关于詹天佑的研究。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他作为后人的感性认识。
作为演讲的前提,詹咏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媒体时代传播的纠偏。
比如视频 “晚清孟晚舟”,讲述詹天佑百年前为修铁路遭遇到洋人百般刁难和阻挠,洋人甚至绑架同为铁路工程师的长女和女婿以此要挟詹天佑停止铁路修建。要挟无果后,残忍烧死了他的长女。但这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合,事实是詹天佑的长女因难产而死。
又如视频介绍詹天佑是晚清第一暖男、宠妻狂魔。詹咏说,在家庭中詹天佑兑现了婚约、厮守一生。他非常照顾妻子,为其设计了保温食盒。但视频结合詹天佑留洋经历,将詹天佑说成基督教徒。事实是,詹天佑从来没有信教或入教会,清政府在资助留洋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小留学生们不能信教。
又如一些电视剧“艺术改编”一些事实,甚至给詹天佑安排了解救遭洋人欺负的姑娘而后喜结良缘的桥段。好在被詹咏和一名审查历史的研究人员发现,差点于1990年代在上海的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推广。
詹天佑全家福,现珍藏于上海图书馆
两位获得大学文凭的留美幼童之一
曾经也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詹咏在“去伪”后开始描述自己心目中曾祖父的伟大, 首先在于他是留美幼童中完成学业拿到文凭的仅有的两名留学生之一。
19世纪下半叶,鸦片战争之后,被后世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向曾国藩建议选派幼童官费出洋留学。当时留学并不是抢破头的项目,一方面,父母担心在国外生活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被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束缚着,有钱人家并不主张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然而,跟詹天佑订下娃娃亲的岳父谭伯村来往澳门、香港做生意,鼓励詹家送儿子出国留洋。就此,1872年詹天佑考试获得了留洋名额,成为首批官派幼童之一而赴美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