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大铁桥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
詹天佑分析了国外工程师失败原因,又实地勘测、认真测算、反复实验后断然改变桥址,并最终大胆采用当时的新技术“气压沉箱法”建造了桥墩。其地基部分采用混凝土浇筑,用中国古代工匠修筑城墙的老方法以糯米和石料砌成。经过四年时间,滦河大铁桥如期完工,并成为了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这座桥经历100多年风雨,历经黄河泛滥、洪水冲击、唐山大地震等考验,一直屹立不倒直到被新桥替代。1948年11月国民党军队溃败之前,曾想炸毁大桥,但均因其牢固而未成功。
再三澄清专利权,詹天佑强调自己是借用
如今詹天佑一生的成就早已被国人所铭记。在讲座现场,作为后人,詹咏非常恳切地纠偏了一些误读——火车自动挂钩和之字型线路设计并非由他曾祖父詹天佑所创造。
现珍藏于詹天佑博物馆的火车自动挂钩
火车自动挂钩被认为是詹天佑创造,这一传言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有传言说詹天佑是受两个女儿手牵手的场景启发。但实际这一挂钩是1868年由美国人发明、创造并获得专利权。詹天佑回国后依然汇款给耶鲁大学的美国同学,托其购买最新行业杂志以获得前沿科技动态。詹天佑从杂志中了解到了这一自动挂钩并引进了模型。
詹天佑一再向众人解释这一挂钩并非他发明,他只是进行了选用,“不能贪他人之功”,但传言已经流传开来。今天,詹氏后人已经将这一自动挂钩送入詹天佑纪念馆,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
上图为八达岭段京藏铁路之字形线路的设计,下图为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詹天佑
而之字形线路的火车路线设计也有这样的专利误传,这一设计解决了八达岭段京藏铁路的工程难题。这一火车路线设计最早也是在美国使用的。八达岭段铁路需要凿山造隧道,但是因为当时詹天佑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不得不采用之字型火车路线设计,让火车翻山越岭。
詹咏表示,他的曾祖父没有发明这些技术,但技术的运用也绝不是简单的搬来照抄。詹天佑在充分勘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才敢于将新技术用于巨大的工程,创造性地借鉴他人的技术同样有很大的风险。詹咏认为,他的曾祖父在这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勇于敢为的创新精神和他为民族争光的思想密不可分,也是这位历史名人应该受到后人纪念和崇敬的地方。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
一生不断为维护中国路权而努力
詹天佑,字达朝,字代表着家中的期待。但实际詹天佑还有一个更被广为熟知的号——眷诚,是朋友们给他取的。詹咏介绍说,这是因为曾祖父待人接物真诚真实。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一直心怀家国,一生中不断为维护中国路权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