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物种繁多,秀丽风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尘世里风云变幻,奇谈怪论让人不敢想象,感触不尽。人生短短百年,许多愿望不能心想事成,很多亲友也无法相伴到老,心中必然充满了数不尽的遗憾。
南宋时期曾涌现过无数优秀才子,其中有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为了社稷和民生,不惜披肝沥胆;有些才子不愿入仕,志趣高雅,并在南宋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每当人们提到一位诗人,读者就一定会想起他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下面就一起欣赏叶绍翁的三首七绝,充满了乡野情趣,更彰显出才子的不凡气度。
田家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叶绍翁祖籍福建南平,祖父曾担任过余杭县令、绍兴通判,累迁为刑部郎中。叶绍翁从小就过继给了龙泉叶氏,并且布衣终生,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这首诗描写田家生活,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淳朴的田园画面,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诗的大意是:田家用绿色的木槿编织了一道长长的篱笆,上面还盛开着鲜艳的红花。乡亲们还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一座坚实的小桥,一直连接到断开的田埂。村民们的生活如此清贫又节省,一间茅屋两池菱,这就足以度过余生。(差,稍微的意思)
作者晚年就生活在农村,也与乡亲们结成近邻,所以他非常了解田家之不易。由于连年战乱,村里的青壮年越来越少,老人们不仅要照顾幼小的孩子,还要辛勤耕作。织篱为界、排石成桥,以及一间茅屋、两池菱藕,都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田家“差省事”的艰难日子,也委婉地表达出动荡年代里诗人的愁闷和无奈之情。
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叶绍翁虽然曾经奔波于一些幕府之间,不过他终究还是因为热爱美好的大自然,厌倦宦途中的争夺和倾轧,所以其大半生都过着艰苦而又逍遥的隐居生活,就像北宋高士林逋,不慕名利,却一直潇洒不羁。
诗人和家僮一起赶路,路上风沙飞扬、道路泥泞,衣衫上不知不觉就粘上了很多灰土。离开关隘,约摸走了二里路,大家也觉得累了,此时恰好走到一个小村庄,路边还有一条清溪。
诗人便脱下脏衣服,命小僮清洗晾晒,他则在一旁观察风物、欣赏乡村景色。可惜在这样的早春时节,诗人并未在农家的篱落间看到梅花,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正当诗人觉得百无聊赖时,溪流中忽然闪现出一艘渔船,船头还立着一只白鸥。诗人立刻就显得兴致盎然,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对方却旁若无人,依然大大方方地随着小船继续在水中荡漾。全文到此戛然而止,作者未做任何评价,字里行间却彰显出一种冲淡旷达的情意,展现出才子的不凡气度。
赠陈宗之
十载京尘染布衣,西湖烟雨与心违。
随车尚有书千卷,拟向君家卖却归。
叶绍翁心境淡泊,不以俗事为念,喜欢徜徉于山水之间,更愿意在旷野中寻觅诗情画意,并谱写了很多传世佳篇。
叶才子虽然不及苏轼、陆游等大文豪著名,也无法效仿辛弃疾、岳飞等人驰骋沙场、*敌报国。
可是他也同样具有一颗爱国之心,诗人不时地关心着前方战事,更为那些遭到贬谪的仁人志士而感到痛心疾首。
诗人对朋友陈宗之坦言,我混迹京城十载,尘沙将自己干净的衣衫染得污浊。求取功名利禄的心思,简直有违于西湖的烟雨。十载是虚写,表明宦途之艰难。京尘,比喻朝堂中尔虞我诈的风气。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于是便决定隐居于西湖,却又惭愧自己过往的行为。烟雨,这里并非指自然景象,而是代表一种远离尘嚣的幽静氛围。
繁华的都市是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是对于诗人来说,完全只能勾起其伤心和悲愁。诗人打算离开京城,这些年没有获得功名,只挣得千卷典籍,如今既然绝意仕途,就干脆将这些家当全部赠予朋友,从此以后反倒可以轻松来去,再无一点牵挂。全文充满悲情,令人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