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沉浸在悲痛中无所作为,同样的痛苦还会重演。我们只有在悲伤中不断激励自己,针对如何做好大熊猫疾病防控,如何让老年大熊猫减少病痛折磨,如何成为与死神抢熊猫的人,努力破解更多难题,掌握更多治病方法。”邓林华说:“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大熊猫的很多疾病才能得到治疗和控制。即便我们改变不了大熊猫死亡的结局,但希望它们能在生命的最后不受病痛折磨。”
实际上,这不仅是兽医团队的心声,也是所有大熊猫保护工作者共同的心愿。每一个病例都弥足珍贵,对于大熊猫疾病防控意义重大。
随着文明的推进,有许多保护物种面临着和大熊猫一样的疾病威胁。从远古洪荒到现代文明,是科技进步让人类得以来到今天。也只有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勤勉奋进、勇攀高峰,才能让这些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物种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一直以来,熊猫中心也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疾病防控诊疗合作研究,用人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施设备探究、治疗大熊猫的疑难杂症和重症诊疗,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一只大熊猫的医疗福利。
有时面对死亡,我们束手无策,但只要有任何希望,每一个人都从不放弃。无论是大熊猫“青青”的血管瘤,大熊猫“美生”的面部浅表纤维瘤,还是大熊猫“武岗”的恶性肿瘤骨肉瘤,大熊猫“公主”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大熊猫“月月”肾衰竭伴多发性肿瘤、大熊猫“晔晔”的口腔内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大熊猫“高高”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大熊猫“林阳”食道肿瘤等等,面对这些极少或从未出现过的病例,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今年大熊猫“武岗”接受介入治疗后,在都江堰基地由饲养员童建华负责照顾,“‘武岗’之前因为口腔里面有肿瘤,吃东西就比较痛,我们就会把胡萝卜、竹笋、窝窝头、苹果这些食物切碎,给它端到嘴边,它吃的不多,也吃的很慢,我们都守着它尽量多吃一点。介入治疗回来那天,‘武岗’不愿意动,我们看到它那个状态,都觉得很心痛,但是它耐受力很好很乖,基本没听到它哼叫。尽管治疗很顺利,但其实我们都明白,肿瘤这个东西,说不清楚,只能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陪它走过最后一程。10月29日凌晨,‘武岗’安详地离开了,希望它去到另一个星球能健康生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照顾好每一只大熊猫是我们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很多人问,保护研究大熊猫的意义在哪里,无论它多么可爱、治愈心灵,它也只是动物。我们想说,保护大熊猫不只是保护大熊猫,是希望通过这种人们都喜欢的物种撒播科学的种子、生态保护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像大熊猫一样物种的保护研究中来,特别是科学研究中来。实际上,对它或者其它物种的保护与研究,是为了让我们人类拥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环境,以及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延绵万世、泽被子孙。或许,这才是保护研究大熊猫背后的价值。
愿科技进步,无论人类,还是万物生灵,都能消除病痛,能受到这美丽世间更多眷顾。面对生离死别,我们愿意相信的是,那些印刻在基因里的延续,会在未来再度相逢。(信息来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