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那个柴荣嫡系如果真的存在世宗地下怕是要笑死。后周可不是两汉,柴宗训也不是刘协,一个从建立到被逼“禅让”而灭亡不到十年的朝代,一个在位不到六年的天子,再厉害,又能有多少嫡系?需要赵匡胤“收复”整整十三年?忠于后周的,无论柴宗训是否活着,也一样会反,韩通,李筠,李重进早就证明了(顺便,李重进可不是柴荣嫡系,他不需要借柴宗训来复仇——他自己就有后周的继承权,他可能反倒觉得柴宗训活着挺碍事的)。而二李“叛乱”失败后,后周仅有的那点所谓“忠臣”的家底早已灰飞烟灭了,柴宗训更是毫无威胁了。他这辈子,除了“曾经当过皇帝”的光环,对大部分人,真的没就什么其他意义了。太多朝臣历经两朝、甚至三朝四朝,对后周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如果将来有一日对赵匡胤不满了,自然也是再扶一位掌权有人望的禁军统领、或者兵强马壮的地方节度使上位,不可能也没必要回头去找柴宗训,他早翻篇儿了。
柴宗训剧照
柴荣临死前,罢张永德军职、架空李重进,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韩通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这貌似完成了两大军系统的新老交替,达成了新的平衡,可实际上却大错特错。因为柴荣在位期间侍卫亲军长期受到打压,无论其兵员素质、还是军官受重用程度都不能与殿前军相提并论。一方面,前朝留下的老侍卫亲军军官们逐渐被排挤打压,另一方面殿前军系统出身的军官又被大量填充进来……在柴荣死后,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中,真正完全是本系统体系里出来的,只有一个韩通。
也许柴荣预料到了殿前军一家独大的风险,在死前的一段时间试图重新恢复两大军的实力平衡,他提拔韩通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且排名在殿前军的老大赵匡胤之上,一时间“军政多决于韩通”。
高平之战后侍卫亲军被打压的下场,作为与其对立的殿前军系军官们再熟悉不过了,你要说“过河拆桥”也罢“兔死狗烹”也罢,这样赤裸裸地搞政治平衡,任用一个殿前军系统的“外人”压制他们,无疑会刺激到紧密抱团的殿前军系统的神经。这时候对周世宗的感恩戴德之情,就被更强烈的被背叛的恼怒所取代。殿前军成为了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柴荣死前军队的控制状况,要比他刚继位时还要糟糕的多。至少高平之战时,好歹反骨仔的侍卫亲军里还有空降过来的外戚李重进弹压,没让樊爱能、何徽把所有部队带走。既然要动殿前军这个风头正劲的军中强力派系,必然要环环相扣、互相制约才是。
如果柴荣活得长,培养一下儿子,有点军功,压得住部下,也许可以保住周朝。柴荣不死,哪儿有赵匡胤的份。赵匡胤跟司马懿一路货色,君主信任你,把孀妻弱子托付给你,你直接窜了人的皇位。赵匡胤:我真不想篡位,这帮人逼着我篡位。我跟司马懿一样,是赵老爷的代言人。后来赵老爷不高兴,把我也换了。
柴宗训和他弟弟是不一样的,他是当过后周皇帝的,要柴宗训死,必须有一个绝好的时机。前期太小,无法反抗赵大。先不*,分化,缓解一下柴荣嫡系的反抗之心,也避免*了之后反而有人借着复仇或柴宗训逃出来的名义和他作对。十几年过去了,权位稳固,对手都被收服,柴又成年了,可能闹事,自然一刀*掉了事。
所谓的那个柴荣嫡系如果真的存在世宗地下怕是要笑死。后周可不是两汉,柴宗训也不是刘协,一个从建立到被逼“禅让”而灭亡不到十年的朝代,一个在位不到六年的天子,再厉害,又能有多少嫡系?需要赵匡胤“收复”整整十三年?忠于后周的,无论柴宗训是否活着,也一样会反,韩通,李筠,李重进早就证明了(顺便,李重进可不是柴荣嫡系,他不需要借柴宗训来复仇——他自己就有后周的继承权,他可能反倒觉得柴宗训活着挺碍事的)。而二李“叛乱”失败后,后周仅有的那点所谓“忠臣”的家底早已灰飞烟灭了,柴宗训更是毫无威胁了。他这辈子,除了“曾经当过皇帝”的光环,对大部分人,真的没就什么其他意义了。太多朝臣历经两朝、甚至三朝四朝,对后周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如果将来有一日对赵匡胤不满了,自然也是再扶一位掌权有人望的禁军统领、或者兵强马壮的地方节度使上位,不可能也没必要回头去找柴宗训,他早翻篇儿了。
至于赵匡胤本人更切身的经历,后汉高祖传子,刘承佑没成年,但是继位的时候也十八了,接着一顿*操作把自己玩死,后汉两代而终(赵匡胤亲自参与了后周建国)。后周太祖郭威舍亲外甥和女婿而坚持立了一毛钱血缘关系没有的养子,事实证明是不能更正确的决定了。而后世宗传亲子,好了柴宗训什么下场、他为什么坐不稳皇位没人比赵匡胤更清楚了。在赵匡胤自己的人生里,很尴尬,他从来就没见过一个传子而结果成功的例子。(而且二十四岁在五代可能根本不算成年,参考李存勖,后来赵德芳二十岁死时,宋史直接用了一个形容未成年人的“夭”,其实根本也没把他当成年人看)。
柴荣死后的局面是主少国疑,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乃至于排名更靠后的石守信等人个个都有可能问鼎周室。柴荣死前的一系列操作更是顾头不顾腚,看似压下了外戚夺权的可能,却引爆了五代更大的火药桶——骄兵变乱。回到问题,无论柴宗训怎么做,到此时也为时已晚,无法扭转大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