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皇帝是明君吗,定陵葬的是哪个皇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2 14:48:25

中秋假期最后一天,我和媳妇一起游玩了明十三陵之定陵。在前一天我们便约定好各自选一本写明朝历史的书,在坐地铁时,先读了《明史十讲》,做到“游必有学”。

从定陵回来后,现实的破败与历史的无奈萦绕在我的心头无法散去。一方面是对定陵的失望,明十三陵被破坏地太严重了;另一方面,是对万历皇帝的不甚唏嘘,由明君变为昏君的典型。

这里,我简单说一说自己游玩定陵的感受,以及对万历皇帝的一点思考。

影响力法则,被司机宰了

从地铁昌平线明十三陵地铁口出来之后,我和媳妇就有点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村落。还不等我们反应过来,就有黑车司机上前揽活说,20元钱送我们俩去下马碑——明十三陵的入口。

我一想也不贵,就和媳妇上了车。上车之后,司机非常健谈,一路给我们指这是龙山,那是虎山,乃龙腾虎跃之地势。

吹了一通牛后,到了下马碑,司机说如果要到定陵,一共要80元钱(我们从定陵回地铁站,打车也只用20元),媳妇讲了讲价,变成了70元。

现在回过头想,当时我们俩已经在车上了,司机一开始又是以比较低的价格让我们上车。在车上,他跟讲了这么多“故事”,获得了我们的信任,在下一笔交易中,我们自然容易相信他。

显然我们中了“圈套”,按照影响力的原则,想要让对方成交大的交易,就应该先用小的交易让顾客说YES。销售员在直接上门推销之前,先向主人公要一杯水,会大大地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原因是在主人公觉得自己已经有所付出了,他不愿意失去。

从出租车下来之后,我和媳妇也没有多想,出来玩嘛,开心最重要,也没有把打车的事情放在心上。

皇帝的棺材板被偷,一柜五命

定陵确实很大,不亚于一个小公园。如果旁边有导游的话,我们会凑过去旁听,零零散散地也听了不少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柜五命的鬼故事。

据说,定陵被挖掘的时候,文物被当地老百姓哄抢一空,有一个木匠去晚了,好东西都被抢没了。本着不能空手而归的道理,他把皇帝金丝楠木做的棺材板给偷走了。

木匠回去之后,把烂木头给刨掉,留下好的木头,打了一幅床头柜。有一天,他们去干活,留三个孩子在家玩,结果孩子捉迷藏,把自己锁在柜子里了。第三天,大人才发现小孩在柜子里,但那个时候三个孩子全部已经死掉,据描述是七窍流血而死。

孩子的妈妈第二天就疯掉,上山砍柴时,摔下悬崖死掉了。一家子家破人亡,最后木匠踩着自己打的金丝楠木柜,上吊死了。

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和媳妇很配合地“嗷”了一声,导游看到我们倒吸一口凉气,嘴角向上扬了不少。

这个故事当然是假的,它很符合中国人对掘墓的厌恶,以及恶有恶报的朴素伦理观,掘人坟墓者不得好死。类似的故事在盗墓笔记一类的小说中屡屡出现。

其实,这个故事里还有另外一层愤怒或者嫉妒。恶意的猜测,是因为嫉妒,挖着宝贝,没有自己的份,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善意的猜测,是对当时政府和民众,都不珍惜文物,肆意破坏的无奈。

其实,历史总是相似的。出现在历史书的“火烧圆明园”,历史书上写好东西都被八国联军抢走了,抢不走的都被烧毁了。问题是,那么多石质建筑会被烧完?偌大的圆明园为何只剩下一家教室大小的遗址?

答案是在民国时期,有很多皖系、奉系等占据过北京的军阀盖房子,用的石料,就是从圆明园偷的。在日据时代,日本侵略者更是组织过农民去圆明园开荒种地。好不容易到了解放时期,又遇到了文革。

可以说,历史从来不只有一个恶人,罪恶是相互叠加的。

一条鞭法:税收货币化

在定陵,有一块无字碑,被导游、司机以及广播录音反复地提及,普遍的解释是:万历皇帝太荒唐了,继任者实在无法尬吹。

这种说法一听就不对,再怎么样,万历皇帝的继承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顺,不会连碑文都不刻。而且,明十三陵有十座无字碑,最早的无字碑是明仁宗朱高炽。原因是这位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觉得自己的功绩太少,不足以立碑。

此后,几乎所有明朝的皇帝都没有立碑(另外两块有字碑,一块是嘉靖皇帝立的总碑,另一块碑是清朝皇帝为崇祯立的碑)。

话说回来,万历皇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在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内容。

万历皇帝前10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应该是到达了顶峰。什么是一条鞭法呢?说简单一点,就是不论是赋税,还是徭役,都折算成白银,这样贪官污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了他们的贪污的环节。

“一条鞭法”的根本逻辑是什么?用金融学就能很容易理解,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税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交易,使用货币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在使用白银纳税之前,农业税的征收成本太高了。水稻、小麦、棉花,种不同的东西,必然收的东西也不一样,农产品收上去后,还需要运输和存储,中途的消耗量更是惊人。

只不过,采用“一条鞭法”隐患也不少。根子出在白银上,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不一样,拥有的白银总量是不一样的,在集中缴税的时候还容易形成物价上涨,百姓为了缴税兑换白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外,中国不产白银,当时的白银主要来源于美洲和日本。一旦外来的白银减少,大明自然而然会形成通货紧缩。可以说,一条鞭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基本的现代金融体系,没有价值稳定的法定货币。

当然,一条鞭法减少了中间的税收环节,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张居正死后政策被推翻,也非常正常。

但毋庸置疑,万历初年,大明王朝的财政状况非常健康,整个大明朝经济在此时,到达了顶峰。

万历:由明君蜕变为昏君

明朝灭亡始于万历皇帝,这是毋庸置疑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死后仅过26年,277年的大明王朝便轰然倒塌。

万历皇帝在位曾有二十多年不少朝,他并不是第一个长期不上早朝的皇帝,正德皇帝、嘉靖皇帝都是不上朝的典型,尤其是嘉靖皇帝,也是在位四十多年,有二十多年不上朝。

皇帝不上朝,也许并不能成为昏君的标志,垂拱而治或许比胡乱作为更强。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极为完善,哪怕是不上朝,整个朝廷能够实现基本的运转,与此同时,还没有王爷能够造反。这两个原因结合,自然而然造成了皇帝不上朝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皇帝,在刚开始登基的时候,也都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万历也不例外,可是最后他为什么放弃励精图治了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万历皇帝的家庭教育是极其失败的。万历皇帝8岁登基,其生母李太后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读书,其功课压力不亚于暑假上各种兴趣班的小学生。

李太后就像是一个丈夫早逝的全职太太一样盯着万历皇帝的学习。先生在前面上课,太后在后面看着。皇帝身边的太监宫女基本上都是皇帝人,一天24小时被各种人监视。最离谱的是,皇帝在大婚之夜,太后派人在太监在外面提醒皇帝不要纵欲过度。

李太后出身贫寒,也没有什么见识,更不懂得什么教育理念,她深知自己的地位是儿子带来的。因此,儿子是她的所有。所以,万历皇帝用此后一生,来弥补母亲在自己童年造成的阴影。

张居正死于万历10年,此时万历皇帝已经18岁了,亲政后的皇帝开始发出自己声音。第一件事就是把张居正一家抄家灭门,将张居正的尸体拉出来鞭尸。可见,皇帝对他的老师恨到什么程度了。

万历真的有那么恨张居正吗?其实未必,张居正只不过为李太后背锅而已。在孝道治国的明朝,万历不可能拿她母后撒气,但是作为执行者、臣子的张居正,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发泄的对象。

举一个现在的例子,一位妈妈给儿子请家庭教师,每小时1万元,要求这个老师对自己孩子特别严格,高于其他孩子5倍或者10倍的压力。

在万历皇帝小的时候,张居正的权力来源于李太后。明朝内阁首辅的权力不亚于宰相,张居正想要宰执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不得不听李太后的话。况且,张居正也还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自己是十年苦读出来的大学士,想要培养一代明君,未必有特别正确的教育观。

万历皇帝把张居正鞭尸之后,李太后也已经去世,他发现哪怕是自己贵为皇帝,依旧是不自由的。他想把宠爱的郑贵妃变为皇后,群臣反对;他想把最喜欢的儿子福王变为太子,群臣依旧反对。

万历皇帝能够*掉某个朝臣,但是他远远无法抵抗整个文官系统。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的文臣势力便开始在朝堂中取得优势,这也是正德、嘉靖两个不靠谱的皇帝不上朝,明王朝也可以很好运转的原因。

换句话说,就算是万历皇帝上朝,他很有可能也是一个提线木偶。就算是明太祖朱元璋复生,拿亮晃晃地钢刀*出一片天,皇帝也不可能能够对抗此刻的文官集团,因为没有第二个元朝给朱元璋建立足够的政治资本。

洪武皇帝能够*文臣武将,下面一点声音都没有。一是因为自身的功绩足够大,驱除鞑虏,恢复汉人衣冠的功绩足够大,积累了充足的政治资本;二是因为,洪武年间,文臣武将的势力,都非常小,不足以伤筋动骨。

守业更比创业难,不止是国家,公司的发展也是如此。颠覆性创新,降维打击,跨界打击,这些词汇,在商业中屡屡出现。

结尾:期待明十三陵的转变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对于明朝,大多数国人对其太过于陌生。大明既没有大汉的赫赫战功,也没有大唐的诗词歌赋,没有大宋的文化。再加上清王朝对明王朝的抹黑,导致后世人对明朝皇帝全是谩骂之声。

对于明朝皇帝昏庸的描述,我最多只信30%。清朝皇帝自我吹嘘地有多厉害,贬低明朝皇帝就有多厉害。

明十三陵,埋着大明王朝十三位皇帝,也埋藏着大明200多年历史。我期待的明十三陵能够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明史博物馆,不仅有书籍能够介绍真正的明朝历史,还可以通过复古的衣食住行、雕塑,再现明朝的衣食住行。甚至像迪士尼乐园一样,能够将历史变成一个游乐场,寓教于乐,当然前提是真史而非野史。

现在的人们对待明十三陵的忽视和遗忘,与此前盗墓、掘坟、肆意破坏并没有多大区别。正如《阿房宫赋》里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不用500年,50年之后,应该就会有人笑我们现在了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