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五年前,也就是公元1076年的冬天,也许和现在差不多,刚过大寒、未到立春,天气很冷,时常阴天,还没准哪天就会下雪呢。天地间一片萧*肃静,没有一点生机,人们都躲在屋里猫冬呢。
一个有点杂乱的小院孤零零的突兀在钟山脚下,四周没有人家,显得是那么不和谐。一般人家都是相邻而居,图个热闹和互相帮衬。唯独这家离群索居真是奇怪。更奇怪的是还一个老头站在院里一动不动,好像半截枯木杵在那里。他,不怕冷吗?
冬天的钟山还是很冷的,风不大,但亦如钢刀刮骨,能把人吹得透心凉。人们都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家人已经呼唤老人许久了,但老头就是倔强的站在院子里。他在干什么呢?
他原本也躲在屋子里,趋暖避寒人之天性。他也想暖暖和和地度过这个冬天。可是,就在刚才,一股寒风透过门缝把一股清香送了进来。香味并不浓郁,甚至是很淡,淡淡的不细闻都觉察不到的香味。
但毕竟是香味,尤其是冬天里的花香。冬天里的花香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总是让人振奋。花香一下子就撕开了冰冷的铠甲,让冬天投降。
可是冬天里,很多植物都枯萎了,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里发出吱呀呀的声音。那些不落叶的也多无精打采地满是灰尘。哪里来的花香?!
他不由地好奇推门而出,伫立院中,仔细地搜索花香的由来。堂前桃李瘦骨伶仃,和他一样风烛残年。院旁桑榆在阴天里已看不到夕阳西下。
唉,到底是哪里来的花香呢?他看得都有点老眼昏花了,正想放弃。不经意间,他看到了那院角旮旯处,墙角下的几枝枯枝上似乎有点点棉花。难道是下雪了吗?
他揉揉发酸的眼睛,再看看四周光秃秃、黑乎乎的树枝。心中突然有些小激动,闭上眼睛,细嗅蔷薇一样,啊——真的是梅花,他十分肯定那就是梅花的清香!
冬日里,百花落尽,只有梅花才会傲雪凌霜地独自开放。他甚至有些小兴奋,身体微微发抖。梅花的清香,像一股热酒慢慢流进了他的身体。让他快要冰冷的身体一下子热了起来。他的眼睛里,露出了久违的光。他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平静而又坚定地吟出一首诗来: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他哪里想到会是梅花?他哪里想到梅花会在墙角?他才搬到钟山不久,因为失意才特意买下这个孤独的小院。他想离群索居,远离尘事。他不知道这个小院的墙角里,一个不受人关注的角落里,还有一棵倔强的梅花。
他倔强地站立在哪里,默默地陪伴着梅花。伫立良久,不知是他陪伴着梅花还是梅花在陪伴着他。
他叫王安石,私下里人们都叫他倔老头,表面上却尊称他为王丞相。对,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
从文学上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语文课本上前前后后会学到他好几首诗文。《梅花》、《泊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还有文言文《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从政治上讲,他是商鞅变法后的第二大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世界历史都有推动意义。我们学历史的时候会有专门的篇章折磨你。
有人抱怨说,老王写那么多诗干什么?尤其是文言文,害得我们背诵不知累死多少脑细胞。唉,如果没有这么多诗文,我们能深入到古人的内心吗?读读诗文就能感同身受,我觉得很值。
这次是王安石第二次被罢免宰相之职,来到钟山隐居。钟山位于现在的南京,那里离北宋的首都开封很远。
离开了首都,也就意味着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他是因为改革失败而被迫离开的。这次他败得很惨。他三十三岁的天才儿子王雱(pang一声)也因此而死。王雱可是他的骄傲。
王雱从小很聪明。在他还只有几岁的时候,有客人给王安石送来一只獐和鹿,关在一个笼子里。客人有意考考他,问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小王雱哪里认得?不过小眼睛一转,很快就说出“獐的旁边是鹿,鹿旁边的是獐。”
王雱不仅聪明,为人度量也很大。有次王安石托人卖黄金。以锱为单位称的黄金总重,以铢为单位称回收钱的重量。结果回收上来的钱不足于黄金的数。王安石闷闷不乐,很是生气。
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四锱为一两,六铢为一锱。王雱就宽慰父亲说,以锱称重误差一次,以铢称重必会误差多次。锱铢不可能相等啊。你何必锱铢必较呢?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自叹不如儿子有肚量。
王雱二十多岁时已经写好几本书了,像《论语解》、《孟子注》、《老子注》…也就是对古代经典书做了自己的注解。我二十岁的时候,好像只读完过《老子》,那还是因为它字少的原因。而且我也仅限于读,不敢说理解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明日之星,在支持父亲的变法过程中,被人诟病抑郁成疾英年早逝了。
那时的王安石才五十五岁,白发人送黑发人。政治失意 生活失意,他似乎找不到生活下去的希望了。
为了改革,他不惜与恩师欧阳修、好友苏轼反目成仇,却接连被弟子背叛、儿子病死折磨。他活得太累了。
他像受伤的老虎,躲到钟山舔舐自己的伤口。他还能像东晋谢安那样东山再起吗?
钟山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可以说“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东晋的谢安就曾隐居在这里的东山,于青山绿水中吟诗作画,在大雪纷飞的冬日听侄女谢道韫吟诵“未若柳絮因风起”。后来,东山再起,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惜王安石再也没有等到机会。其实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他完全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的。
生不逢时,寥寥几人就想挑战整个封建集团。人人都认为他是胆大包天贪权夺利之人!其实王安石本来是个刻意躲避权利漩涡的人。
王安石很有才华。他科举考试时,当时的主考官晏殊认为他有状元之才,可惜皇帝嫌他文章里有一个词语对皇帝不敬就否定了。
王安石后来被同乡好友曾巩引荐给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这如同郭德纲说咱们合说一段相声吧,刘德华说让我唱唱你写的歌吧。
王安石注重实务,不喜欢朝廷里的争权夺势。早年间,当别人削尖脑袋往上爬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拒绝到中央开封当京官,只肯去地方小县城做实事。
直到宋神宗继位,与王安石彻夜长谈后引为知己,王安石才觉得总在小地方终归小打小闹,难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于是才到朝廷担任宰相,主持变法改革。
然而他的改革思想太先进了,为当时人所不理解。利益受损的集团竭力反对,就连欧阳修、苏轼等中立派也反对他的激进。皇帝也在党派权衡中反反复复,两次中断改革,最后随着新皇帝继位,才彻底否定了改革。
政治的漩涡裹挟着王安石、沈括、苏轼、欧阳修、程颢、周敦颐、司马光等一代文人沉沉浮浮,恩恩怨怨。文人痛苦的结晶化作了美妙的诗篇。
幸好,晚年的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当苏轼因乌台诗案打入死牢的时候,隐居南京的王安石还全力搭救。
“墙角数枝梅”,偏居一隅又何妨?傲雪凌霜独自开放的梅花让这倔老头有了东山再起的志向,活下去的勇气!
“凌寒独自开”,作为改革者王安石大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魄。老子就是梅花,让暴风雪来的更猛烈些吧!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平凡中出奇,然而越品越有铿锵的玫瑰味!南宋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怕是学的倔老头的风骨吧。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朋友发来一张踏雪寻梅的照片,不由得想起九百多年前赏梅的倔老头——王安石。
文心雕龙,非科班出身的业余老师,喜欢深钻课本,挖掘历史文化,梳理文人关系。喜欢我,关注我,一起品读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