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唐】李白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
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当时李白五十八岁。被流放到夜郎,溯江沿途不忘作诗。李白在江夏停留最久,此诗疑作于李白停留江夏的那段时期。
此诗通过描绘寺阁江边静美的夜景以及与两位友人饮酒的情景,抒写了作者在流放途中受到友人隆重款待的感激之情。
从军行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盛唐时期,唐朝的国力强盛,很多人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们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当时李白被这种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万丈豪情谱写了这首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千古名诗。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的夏季李白应友人元演之邀,一同来到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的机会,于是有了归隐之意。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怀乡之作。
诗中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日渐衰落的描写,生动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汾水自比,表达了自己绵绵不断日夜思归的情怀。
登新平楼
【唐】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