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的独一无二的习俗,湘潭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3 14:59:42

湘潭人是只宝,口里含蔸草。

这句俗话很多人听过吧?

它不但口口相传,还被记载在《湖南谚语集成》里。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

湘潭习俗爱嚼槟榔,外地人不知,以为是嚼草。

宝可不是宝贝,而是傻瓜之意。

这话,最初应该是湘潭以外的人讲出来的,湘潭人听着好玩,将之捡起,时常自嘲,久而久之,就成了本地俗话了。

丑话讲在前头,以我身边所见,我认为,作为一类致癌物,槟榔少吃为妙,不吃最好。

当然我也知道,看到这话的朋友,估计不会有人因此戒槟榔。

毕竟,烟酒和腊肉,都是一类致癌物。

致癌有几率,谁都觉得自己不会是中招的那个。

反正,耗子尾汁吧。

湖南湘潭的独一无二的习俗,湘潭有哪些独特的风俗(1)

(好自为之)

话入正题,湘潭人为何喜欢吃“草”呢?

源头据说有三。

一是湘潭在明朝时已极为繁盛,湘江在此转了个大弯,码头水深,北风吹不到,便于停船,地理位置,比长沙还重要,号为金湘潭。

药材在此集散,俗话说,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

药材里,就有槟榔果。有人吃了,觉得不错,慢慢就传开了。

第二个说法是,明末清初,湘潭被屠,安徽客商黄希倩和程青与老僧一起收敛尸骨,含槟榔得以祛疫。

湘潭重新繁华之后,人们建希青亭以纪念他们,从此嚼槟榔也成为习惯。

湖南湘潭的独一无二的习俗,湘潭有哪些独特的风俗(2)

(希青亭老照片)

还有一说,乾隆四十四年大疫,湘潭居民肚胀如鼓,知县白景乃广东人,通医理,知此物有下气之功效,与病人分食,果然痊愈。

从此,不但曾经生病的人吃,一般人也引为习惯。

说法这么多,只能说明,湘潭人吃槟榔是比较早的,到底早到什么时候,却不知道。

但,网上有朋友说,湖南人带动湖北、广东人吃。

这锅啊,湖南人可背不了。

从前面一种说法就可以知道,白县令作为广东人,是早就吃槟榔的。

我们再往前翻史料。

明朝王士性(1547-1598)在《广志绎》里提到:

广东“俗好以蒌叶嚼槟榔,盖无地无时,亦无尊长,亦无宾客,亦无官府,在前皆任意食之,有问,则口含而对,不吐不咽,竟不知其解也”。

不管在长辈面前,还是长官面前,都毫无禁忌,可见,此俗已深入人心。

又说,滇人所食槟榔又与广异,广似鸡心、如果肉,滇如羌核、似果壳,滇止染灰,亦不夹蒌叶……蒌叶蔓生,叶大而厚,实似桑椹,其苗为扶留藤,人食之,唇如抹朱。杨万里云:“人人藤叶嚼槟榔,户户茅檐覆土床。”

可见,不但广东人吃,云南人也吃,两地吃法还不相同。

杨万里此诗名为《英州小泊》,英州,即如今之广东英德。

早在南宋时期,英德就嚼槟榔成风了。

王士性提到的扶留藤,在更古的书里就有了。

晋朝嵇含(263-306)在其《南方草木志》里说:

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彼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湖南湘潭的独一无二的习俗,湘潭有哪些独特的风俗(3)

(剧照)

看来,加蒌叶和牡蛎灰的吃法,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了。

招待贵客,首先得送上槟榔。

更有趣的是,朋友相逢,不抢着开槟榔,会被嫌弃记恨认为没礼貌的……

虽然湘潭人不是最早吃的,但看到这句话,应该会哈哈大笑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