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培养美好品德
有的儿歌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经常诵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滋养孩子的一生。
比如《捶背》
老爷爷,累不累?
我来给您捶捶背。
轻轻捶,慢慢捶,
爷爷乐得笑弯眉。
学了这首儿歌,说不定你的孩子马上就会给你捶捶背呢!
再如《雪人》
小雪人,门前立,
只戴帽子不穿衣。
雪人雪人冷不冷?
我把棉衣送给你。
常读这样的儿歌,你还担心孩子将来不孝敬长辈、不关心他人吗?
05
开发启迪智慧
有的儿歌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启发孩子思考。
比如《白鹅拉车》
四只大白鹅,
一起来拉车。
一只往前拽,
一只往后拖。
一只拉向右,
一只拉向左。
拉了半天没拉动,
你猜这是为什么?
这类儿歌本身就是一道智力题,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说出答案。
06
激发想象力
有的儿歌想象丰富,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蔬菜娃娃》
茄子穿紫袍,
南瓜穿黄衫。
黄瓜裙子绿莹莹,
番茄小袄红艳艳。
萝卜啥都没有穿,
羞得直往地下钻。
把白萝卜想象成一个没穿衣服、羞得直往地下钻的胖娃娃,充满童心童趣,富有童话色彩。
再如《云姑姑变魔术》
云姑姑,
变魔术。
一会儿变大马,
一会儿变小兔。
一会儿变瘦猴,
一会儿变肥猪。
娃娃见了拍手叫:
“云姑姑,云姑姑,
给我变串糖葫芦!”
这首儿歌,不仅写出了白云的变幻多姿,更是把小娃娃嘴馋的特点表露无遗,充满想象意味。
07
锻炼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唱儿歌,特别是绕口儿歌,更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巴狗编笆篓》
小巴狗,编笆篓,
编了笆篓装豆豆。
编了八个小笆篓,
装了八篓小豆豆。
八篓豆豆送八舅,
八舅吃了八篓豆,
身上长了八斤肉。
教孩子唱这类绕口儿歌,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时间长了,你的孩子就会拥有一张人见人爱的“小巧嘴儿”。
08
密切亲自关系
家长教孩子唱儿歌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家长浓浓的爱意,有利于培养家长和孩子密切的亲子关系。
推荐图书:《唱儿歌》,作者:刘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首好儿歌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一支动听的歌。教孩子唱儿歌,不仅能愉悦孩子的心情,让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增长孩子的见识,陶冶孩子的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儿歌和童谣是一种既可以培养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丰富他们想象的文学体裁。它们以浅显的语言,和谐动听的韵律,和贴近生活的丰富内容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首首动听的旋律,拓展了孩子的视野,使他们在朗朗的诵读念唱中,学会了友爱、关怀,懂得了谦让、认真,心有他人。此外,每首儿歌都有“智慧启示”,孩子们在唱诵儿歌的同时,也学到了更多小知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