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枝梢生长情况
梨新梢自萌芽即开始生长,其生长强弱因树种、品种、树龄、树势、营养状况而不同,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决定于芽内幼茎分化时间的长短及其发育程度。
据莱阳农学院研究,叶芽的分化从萌芽露叶时开始,至休眠前形成3~7片叶原基,体眠后再分化3~10片叶原基,故短校具有3~7片叶,中长枝不超过14片叶。只有少数生长强旺具、有芽外分化的新梢,因生长后继续分化,其叶片数可超过14片。
一年生枝具有花芽的是结果枝,无花芽的为生长枝。生长枝根据发育特点和长度分为短枝(5cm以下)、中枝(5~30cm)和长枝(30cm以上)3种。果枝根据长度也分为短果枝(5cm以下)、中果枝(5~15cm)和长果枝(15cm以上)3种。
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亚热带地区,由于气温高、雨水多、夏季长、冬季短,而夏季因受海风调节,一般较长江中游地区凉爽,故梨树枝梢生长次数较多。如广东惠阳的梨,一年可发新梢3次,除温暖的华南外,梨秋梢抽出后未及老熟即进人低温休眠期,因此,抽生秋梢对梨树生长和结果都不利。
梨树晚秋花
三、叶的生长
叶片随着新梢的生长而生长,基部第一片叶最小,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短枝上的叶片以最上的一两片叶最大;中、长枝上的叶片因生长期的营养状况、外界条件的不同而有大小不同的变化。
在有芽外分化的长枝上,自基部第一片叶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当出现最大叶片后,有1~3片叶较小,以后渐次增大,再渐次减小。
第一次自基部由小至大之间的叶片称为第一轮叶,为芽内分化的叶,在此以上的叶是芽外分化的叶,称为第二轮叶。叶片从萌芽到展叶需10d左右,一叶片自展叶到停止生长需16~28d。凡叶片小的品种及树势弱的单株单叶的生长期短,反之则较长。
梨树有效叶片
不同类型的新梢,叶面积的大小不同,以长梢最大,中梢次之,短梢最小;但就枝梢单位长度所占有的叶面积而言,则情况相反,以短梢的单位长度面积最大,中梢次之,长梢最小,故短、中梢的应按用物质积累最多,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果实的肥大。
但是,没有一定数量的长梢,变没有产生中、短梢的基础,也就不利于梨树的生长和结果。同时,长梢叶面积大,合成的营养物质中、短梢多,除供给自身需要外,还有剩余外运他用。
因此,各类枝梢合理的比例是丰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据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调查,成年丰产稳产的菊水,长梢应占6%,中梢占8%,短梢占86%。弱长梢过多过旺,不仅不利于花芽分化,而且易致外围郁闭,内堂枯秃。
果实的发育需要一定数量的叶面积,据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观测,每667hm2产2000kg、单果重115g的菊水,平均每果需要叶面积1134cm2。一个果实需10~25片叶。
合理的叶果比
四、花芽分化
梨是易形成花芽的树种,不仅能由顶芽发育形成顶花芽,也能由侧芽发育形成腋花芽,有的品种腋花芽数量大,坐果较可靠。
梨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花芽分化始期、花原基及花萼出现期,花冠出现期、雄蕊出现期及雌蕊出现期5个时期。梨的花芽开始分化一般在新梢生长停止后不久,或在迅速生长之后芽的生长点处于活跃状态的时期,若树体内外条件适宜便开始分化。
若新梢停止生长过早,叶片小而少,营养不良,或停止生长过迟,气候不良,就不能形成花芽。据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日本梨的早熟品种,花芽开始分化在6月中旬,中熟品种在6月下旬,晚熟品种在6月下向至7月中旬、我国长江流城的气温比日本梨的主产地高,故武汉等地的日本梨花芽分化比在日本略早,长十郎在5月中旬,明月在6月中旬已开始分化。
一般至10月花器已基本形成,此后气温降低,树体逐步进人休眠,花芽暂停分化。开春后,气温回升再继续分化,直到4月上中旬雌蕊内的胚珠发育完成,花的其他部分也生长发育直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