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近日,在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吉兴社区大棚蔬菜基地,管理员季良民正忙着为采收芹菜的务工群众过秤、登记。“务工群众的工资是按采收蔬菜每斤两角五分钱标准结算的。”季良民说。
管理员季良民在查看西红柿长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该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抓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为要,解锁产业振兴密码。
大棚管理 分段经营防风险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小吉场镇在多方支持下,在全镇数个百亩坝区相继建成了1525个大棚。“这些大棚直接涉及建档立卡脱贫群众切身利益,我们不搞大包大揽,推行分标段运营管理模式,防范降低市场风险,持续保障群众增收。”该镇党委*张林涛说,上千个大棚,不管是统一管理或是独家经营,可能存在一定市场风险。镇党委、政府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地形气候特点,将全部大棚按需分成四个阶段,实行分标段委托经营管理,让企业面向市场进行选择。
镇党委*张林涛查看黄精长势。
在该镇梨子村大棚无土栽培蔬菜试验基地,试种的黄瓜已开始挂果。张林涛盘算了一下,每个大棚可栽种800株黄瓜,按每株产量5斤,每斤单价按2.5元计算,产值可达1万元。试验成功后,由贵州回归田园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毕节分公司利用周边269个大棚推广无土栽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无土栽培试验大棚。
大吉社区金家寨组,成片土地上栽种的重楼、黄精、天冬等中药材长势喜人,这是由贵州擘达公司利用403个大棚,育苗移栽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示范带动全镇种植1000亩。该社区金家寨组李道琴告诉笔者,家里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4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栽种中药材,每年光流转费收入近2000块,比自己种庄稼还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