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创始人、董事长钱金波
奥康也好,红蜻蜓也好,都是温州永嘉的知名品牌,不管哪一家,都离不开这两家“前世今生”创业史。钱金波生于1964年,比奥康创始人王振滔大一岁,也是王振滔当年创办奥康的合伙人之一,且彼此是做木匠师兄弟,还是亲戚,王振滔的太太林丽琴,是钱金波的外甥女,若称呼起来,王振滔要喊钱金波舅舅。
生长在美丽的楠溪江畔,风景秀美,不过,钱金波自小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也多,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5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据说,钱金波都初中时,偏科严重,数理化成绩很差,中考前就辍学了。
姐夫中有做油漆的,在当地蛮有名,钱金波也就当了学徒,不过,钱金波做漆工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另一个姐夫是木匠,他就改行做木工。18岁那年,钱金波离开永嘉去了武汉,开始闯天下,而当年与他一起除外做木匠活的,其中就有他的师弟王振滔。
钱金波的木匠生活,只干了4年,温州永嘉,有着做皮鞋的传统,是“温州鞋”的发源地之一,后来,钱金波与王振滔甩掉木匠担,加入“卖鞋大军”; 两年后,又合伙改行开店卖鞋。
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算了,再跑也跑不动了,与其为他人做嫁衣,不如自己干!”1988年,假冒伪劣的“温州鞋” 成了“千夫所指”、人人喊打,武汉店也被当地工商部门查抄没收。跑回老家永嘉的王振滔、钱金波和另外一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奥康的前身——永康奥林鞋厂。起名“奥林”,就是取意于“奥林匹克”,这是一个家庭作坊式工厂,3万元起步,一台制鞋机,外加几个工人。当时,王振滔主抓推销,钱金波则负责生产,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合作无间。
由于理念难以协调,加上“家族式”管理等矛盾丛生,王振滔、钱金波双方决定“和平”分手。王振滔继续创奥康,而钱金波则创办了红蜻蜓,因此,奥康、红蜻蜓这两个国内鞋业品牌,“本是同根生”。 分家时,他们采取“好合好散”方式,奥康产业归王振滔,而钱金波则获得一笔现金。
1995年3月,钱金波掏出50万积蓄,租了500平米的厂房,创办了“红蜻蜓”。为什么取名“红蜻蜓”? 钱金波说,“算是对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捉蜻蜓、摸蟋蟀,这年,钱金波31岁。
温州是制鞋之都,鞋铺到处都是,钱金波觉得,那时的温州鞋“不土不洋,做来做去就是那么几个印花”。于是,他决定从设计入手,走出自己的创意之路。也许是机缘巧合,在意大利都灵,他遇到了一个设计大师,而且这位师傅的女儿是在中国留学,也多了一份对中国文化元素的理解。
这一年6月,打着烫金的红蜻蜓LOGO的第一批皮鞋出厂,款式是当年意大利的最新款,可价位仅是对方的1/10,200元至700元之间。在32岁那年,钱金波的红蜻蜓营业额,就突破亿元大关。
红蜻蜓总部
刚刚实现“一个亿”小目标,转眼到了1998年夏天,洪水漫淹下的中国南方,当大家忙于抗灾时,红蜻蜓也遭“灾”—— 4万多双红蜻蜓的新款凉鞋,卖不出去了。钱金波急呀,与公司50多名销售人员,去安徽跑湖北还北上山东,四处推销,可一季度过去了,营收的账单并未有多少起色,怎么办?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一名湖北恩施的员工,在老家租了一间15平的小店面,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连轴转,吆喝声下,2000双凉鞋全部卖掉了。这件事让钱金波意识到,终端直营销售的潜力有多大。第二年,一家家红蜻蜓直营店开了起来,全国30城开300店。
规模化经营后,钱金波钱多了,脑子也发热起来;搞了皮具,做起了小额贷款,还涉足房地产,加上鞋业,“五朵花”四处开花;可到2005年,受市场环境变动,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大幅攀升,钱金波苦叹:“一不小心成了接盘侠,赔了5000多万。”
苦厄与烦恼之中,跑到寺庙呆了两个礼拜,钱金波静下心来深刻反省自己。红蜻蜓10周年庆典上,钱金波宣布,除鞋业以外的产业,全部“归零”。
通观那些百年家族企业,基业长青之道中,有一条最重要,那就是专注。惟有专注,才能专业,也惟有专业,才能卓越。做事业,最忌讳“朝三暮四”、鸭子踩臭沟到处插一脚。
“红蜻蜓”能飞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