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行业相同,火葬场里的工作人员,同样有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基本不会出现加班的情况。
没有KPI要冲,也没有所谓打了鸡血的企业文化,火葬场里的工作人员,自然会按部就班的安排好一天的工作。
在外行人眼中,火葬场几乎一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的运转工作。
可在火葬场的工作人员眼中,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样的事,忙碌的背后自有一套合理的工作流程。
而且,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丧葬习惯,火葬场的焚烧时间,一般都定在了一天的上午,以便家属们取回亲人骨灰后,拿回家中做后续的祭奠工作。
等时间来到下午,焚烧工作也陆陆续续进行到了尾声,还没下班的工作人员,也会去忙其他事情。
之所以制定出“下午3点不再火化”的规矩,既是为了保持正常的工作节奏,也方便逝者亲属安排好丧葬的时间,省去了彼此的麻烦。
也许会有人要问,既然都是工作流程,那火葬场为什么要把停止火化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呢?
这其实是个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
从人体的骨骼构造来看,真正的火化完成后,逝者的骨骼,并不是影视剧里那样的细碎粉末。
在被推出焚化炉后,大多数逝者的骨骼,依旧还保存着固有的形状。
根据惯例,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询问逝者家属,是否需要将逝者的骨骼敲碎一些,以便放入骨灰盒中。
得到同意后,工作人员便会额外增加工作步骤,尽可能满足逝者家属的丧葬要求。
所以为了平衡工作,中午过后,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就会有意识控制焚烧工作,尽量不影响逝者家属的丧葬安排。
除此之外,火葬场下午3点以后不再火化的规定,也是为了照顾人们对尸体的恐惧心理。
我国的传统民俗认为,逝者往生后,灵魂依旧存在于骨灰内,并不会随肉体的消散而逝去。
想要避开逝者忌讳,尸体的焚烧就要选择一个“至阳”的时刻,以便抗衡灵魂的“至阴”。
虽然这个看法并不为现代科学所接受,但在代代相传的丧葬文化下,很多人依旧愿意将火化时间选择在正午12点。
相比于其他时刻,正午12点日光正烈,人们的活动也更加频繁,这个时候火化,并不会给人太多的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周边的居民,火葬场的选址大多较为偏僻,基本都选在了荒无人烟的地带。
等到丧葬工作结束后,时间渐渐来到黄昏,这个时候离开火葬场,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很容易被周围不清晰的环境吓到。
选在下午3点前结束火化,人们离开火葬场的时间也会相应提前,没有了环境因素的干扰,大家心中的恐惧心理也会减轻一些。
由此可见,火葬场的种种“奇葩”规矩,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逝者家属的情绪稳定。
与其说“奇葩”规矩的背后是种种无法言明的丧葬讲究,但不如说,这些看似奇葩的规定背后,藏着的是对人性的无言关怀与体谅。
结语在现代科学的解释下,火葬时所出现的种种“幻觉”,其实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合理解释,大可不必惊慌。
但是,作为一个承载着死亡的重要场所,火葬场依旧是亡人与亲属相聚的最后一站。
本着尊重逝者的态度,在火葬场中,除去遵守种种“奇葩”的规矩之外,我们也应克制住自己的好奇,留给逝者及逝者亲属一个体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