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杂记》描写了一个在广东和广西地区比较常见的野果:“苹婆,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li)厚颜者,曰苹婆脸。”意思是,有一个名字叫苹婆,它有着好几层皮,都剥开后才能看到果肉,假设你骂小编脸皮厚,你就可以骂我是“苹婆脸”。
这是一个“脸皮厚到家”的野果,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神奇?
脸皮厚到家的凤眼果苹婆实际上在广东、广西地区经常又被叫成“九层皮”、“凤眼果”、“富贵子”等名字。
叫它九层皮,就是因为它的皮太厚,太多,有着好几层;叫它凤眼果,原因是它的外形长得像狭长的眼睛。而“苹婆”这个名字则是音译,据说是来自梵文,意思是指“相思树”。但具体情况,已经非常难以考证了。
我们姑且暂用“凤眼果”这个比较生动形象的名字来聊聊苹婆这个两广地区的野果。
对于两广以外的人来说,凤眼果显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野果,如果只听它的名字,你可能会以为它是一种水果。但实际上不是,凤眼果不是水果,而是跟板栗一样的干果,它与板栗是非常相似的,外边都包裹着层层果皮,内部的肉质都是软糯粉面的,炒熟后吃起来也是如板栗一样甜糯甘香。
如果没吃过凤眼果,可以回味一下糖炒板栗的味道。
凤眼果是梧桐科苹婆属的常绿乔木,在苹婆属中,苹婆还有一个姐姐,跟它的习性非常相似,名字叫“假苹婆”。假苹婆也会跟苹婆一样开花结果,而且结果后炸开,里面的种子一般更多。真苹婆一般都是用来吃果子的乡土树种,而假苹婆在开花结果后更加漂亮,很多地区都用来当道路边上的景观树。
成熟时鸡不开心每年当两广地区的凤眼果成熟时,最担心的可能是老乡家养的鸡了。
在两广地区,有一道非常出名的传统菜,就是“凤眼果焖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