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果是苹婆的种子。苹婆原产于印度,800多年前来到我国,最早落脚于广州光孝寺,现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均有栽种,东南亚等国亦有分布。它的大名是梵语音译,因此叫做苹婆。
苹婆树形优美,叶子繁茂,果实特殊。它通常生长在热带气候下,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北方很少人识得。苹婆如果生长在城市,人们一般只把它当作常绿乔木观赏,不知道也容易错过它结出的鲜美果实。
苹婆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可达到25米甚至更高。树干呈灰褐色,表面相对光滑。其叶子呈掌状,由5至7片羽状叶组成,叶片上有明显的脉络。花朵大且呈黄色,常聚集在树枝的末端。花期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之间。
这时,你要走到树底下,设法凑近花朵。你会看见这细小的花朵十分别致,就像一个个精心雕制的小灯笼,又像一顶顶小皇冠。
苹婆不但有独特的花,还有独特的果。苹婆的果实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它的果实为翅果,形状扁平,呈纺锤形,长约8至10厘米,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壳。壳的颜色可以是棕色、灰色或深红色。
果实内藏有1~5粒种子,果实表皮初期为青绿色,七八月份果实成熟转为朱红色,此时果皮自动开裂,亮晶晶的种子露了出来,皮红子黑,斜裂形犹如凤眼,故称凤眼果。因为苹与贫同音,所以又有人反称之为“富贵子”。
苹婆果实成熟后被人们采摘,经过处理后,种子也就是凤眼果可以食用或提取油脂。凤眼果较大,椭圆形,呈淡棕色,剥去外面的表皮,核仁金黄,像栗子一样。炒熟的凤眼果,软糯橙黄。
凤眼果富含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可和肉类食材一起炖着吃,也可煮着吃,炒着吃。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被认为有助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
凤眼果炒熟后味道很香,还有营养。《西游记》中曾记载,唐太宗设盛宴招待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四人,凤眼果便是其中一道美味佳肴。苹婆除种子外,其叶和果荚可入药,其木材可作农具和家具用材,树液中所含树胶是工业原料,树皮纤维可代麻。
之前去过广州的文园,园中有一棵足有四层楼高的苹婆树,一至夏天,苹婆树结满红彤彤的凤眼果,红色的外荚,包裹着咖啡色和黄色相间的果实,剥开果壳,才见黄色的果肉。
凤眼果外荚似鼠,装上黑豆作眼,还是孩子们喜欢的的时兴玩具,只是现在已难觅苹婆外壳,在市场上,只能见到凤眼果出售。
盛夏时用凤眼果炖鸭清香爽口。由于凤眼果要借味又难以入味,用其炖鸭可保原质鲜甜,在炖鸭时,除了用传统的老姜外,最好加绍酒,则味道更为鲜醇。
一般来说,凤眼果的价格每斤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30多元一斤也比较常见。这个价格是根据凤眼果的品质(如大小、完整度等)、产地、供应量和销售渠道等因素决定的。
从商业角度来看,凤眼果的价格相对其他种子可能会稍微高一些,因为它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并且常被用于制作食品和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