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
眼光放不长远,没有风险意识,到头来只能把一辈子赚的钱,凭实力亏光。
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
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女生,入职2年,就攒够了20万的存款。
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自己一直按照“50-30-20法则”分配收入。
什么是“50-30-20法则”?
其实就是把工资收入的50%,作为支付食物、房租、水电煤气费的必要支出;
30%作为旅行、娱乐等提高生活质量的开销;
剩下的20%,则用于储蓄和投资。
如此一来,既能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也能让自己获得不错的生活品质。
塞·约翰生曾说: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可惜,现在很多人只顾埋头赚钱,却很少回头想一想,怎样分配自己的财富。
结果,很可能节俭一生,却没过上好的生活。
其实,学会花钱,和赚钱一样重要。
与其临时起意,一掷千金,倒不如做好规划,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
必要的钱舍得花,不必要花的钱想好了再花。
如此,才能既享受花钱的快乐,也能让生命活出该有的价值。
作家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富爸爸”则是他好朋友的父亲。
两个爸爸虽然都事业有成,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金钱观。
比如,面对昂贵的商品时,“穷爸爸”习惯说:“我可付不起。”
“富爸爸”却坚持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
谈到养育问题时,“穷爸爸”说:“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富爸爸”则说:“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在饭桌上,“穷爸爸”常说:“贪财乃是万恶之源。”
“富爸爸”却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对金钱不同的态度,也造就了两位爸爸在理财思维上的差异。
在遇到钱的问题时,“穷爸爸”习惯于逃避,“富爸爸”则想办法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穷爸爸”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弱,而“富爸爸”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强。
30岁时,清崎亲眼目睹了勤恳工作的“穷爸爸”失了业,而“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现代社会里,和“穷爸爸”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们把钱视为敏感话题,觉得追求物质低俗,对钱避而不谈。
可是,具体生活的吃穿用度、柴米油盐,哪一项不和钱有关?
如果总是回避财富瓶颈,又怎么能让生活有质的提升?
所以,别一边觉得自己穷,一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满脑子想着赚钱,钱才会流向你;满嘴说着能吃苦,苦也会流向你。”
很多时候,摆正对钱的态度,你才能收获可观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