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从今年开始,这三家厂商都在命名上完成了从「小杯、中杯、大杯」到「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演变。
名字有那么重要吗?你还别说,还真挺重要的,因为这可是关乎到「面子」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不从复杂的星巴克商业逻辑来解释,从大家日常都会做的一件事说起:尿尿。
大家都知道,由于在外太空处于无重力状态,所以宇航员解决尿尿这个生理需求,需要借助一些器具的辅助。
▲ 图片来自:@MakerBeta
相传在阿波罗项目的时候,设备相对没有现在那么先进,男性宇航员需要套上一个装置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根据不同的尺寸, NASA 为宇航员提供了小、中、大三个不同的型号。
宇航员也是人,同样也会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当时几乎所有宇航员都冒着会滑落和泄漏的风险也要挑个大号。
用不了多久,NASA 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于是就将这三个型号的名称换成了「大、加大、超级大」,之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超大杯秀肌肉,但走量的不一定是中杯
要知道的是,所有厂商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卖货。设置三种杯型,最终目的也是如此。
动辄过万的超大杯显然不会是走量的那个,所以 iPhone 11 Pro Max、Galaxy S20 Ultra、P40 Pro Plus 所肩负的任务都是一致的。
首先,厂商靠这些靠这些高端机型进行价格上探,覆盖更多市场。其次,这些超大杯所搭载的都是目前各家量产中最尖端的技术,厂商通过它们来做技术展示,形成技术标杆。简单来说就是秀肌肉,成为门面担当。
而超大杯的最后一个任务,就是作为价格反衬。这种做法,也就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锚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