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开口说话,三国人物讲各自方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6 19:48:25

三国时,英杰辈出,《三国演义》更是塑造了众多经典英杰人才的形象。

这些人物中,有一类人极为特殊,他们不是主角,也不是常伴主角身边出谋划策或东征西讨的那类耀眼配角。

他们属于最被忽视的一类人,只在在危难之时出现,为主公奔走游说。就在这游说间力挽狂澜,消兵戈于无形,而事成之后就不再见其踪迹。

这样的人叫“说客”。

《三国演义》中有几位临难时出现的说客,尤为精彩。

一、李肃: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董卓与丁原交恶时,见丁原义子吕布十分骁勇,欣赏不已想将其收归麾下。

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

这时候董卓手下的李肃就出场了,主动提出要替主公充当说客。

李肃信心满满,认为“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李肃为何这么有信心?且看李肃对吕布的评价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只这一句便道出了吕布的特点,或者说是缺点。

李渔在此批注道:二语吕布定评。

三国人物开口说话,三国人物讲各自方言(1)

剧照

于是李肃带着赤兔马,“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前去说服吕布。

到了吕布帐下,李肃先献上赤兔马,一番客套之后,吕布摆酒款待,好戏就来了。

酒酣,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

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

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说客之所以被称为说客,能成事,是在于他对人心理的把握,李肃一开口便说吕布“令尊”,这突破口选择的是在太妙。

李贽再次批注一个“妙”字,李渔批注道:“令尊二字开口便有机锋。”

这“令尊”一提,吕布自己就主动上套了。

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至此,吕布的防线开始瓦解,自己主动说“不逢其主”,根本不需要李肃刻意引导。

三国人物开口说话,三国人物讲各自方言(2)

剧照

接下里,李肃顺着吕布的话说开,引导吕布认为董卓才是良主,拿出金珠、玉带,点出这些都是和之前的赤兔马都是董卓所赠,感动的吕布立刻说“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布沉吟良久,曰:“吾欲*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

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李肃说吕布这一段十分精彩,李肃想要说的都不是自己之口说出的,而是让吕布自己说出来,“等他自说”,让吕布心甘情愿。

李肃无疑是高明的说客,这一段也是评论家极为赞赏的:

李肃说吕布一段,真花团锦簇,凡劝人背叛,劝人弑逆,是最难启的事。今偏不说出,偏要教他自说出来,绝妙好计。

二、阚泽:阚泽密献诈降书

赤壁之战前,周瑜和黄盖定下骨肉计后,参谋阚泽便识破他们之计,便主动承担去曹营“献诈降书”的重任。

老谋深算的曹操如何识不破诈降计,但阚泽就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使用激将法,硬生生将曹操的疑心给打消了。

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

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

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

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

三国人物开口说话,三国人物讲各自方言(3)

剧照

阚泽一开口便刺激曹操,说黄盖投降之举打错了注意,然后顺势说出黄盖想投降曹操。

但曹操不是那么好骗的。

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

面对险情,阚泽再次利用曹操的多疑,化解险情。

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便*,何必多问!”

三国人物开口说话,三国人物讲各自方言(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