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
作者:肖富群 陈丽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98元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87316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老年人养老问题面临更大的考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着力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肖富群的著作《家庭合作与利己养老:“老漂族”生活的实证研究》,围绕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热点问题,涵盖“老漂族”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等内容,是目前我国学界研究“老漂族”最为全面的学术成果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读。该书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基于“老漂族”生活境遇,搭建全书的逻辑体系
该书除绪论之外,一共分为八章,每一章都聚焦研究主题的某一个核心议题。第一章,“老漂族”:我们知道什么,还应该知道什么;第二章,“老漂族”的群体特征及其城乡差异;第三章,流动意愿对“老漂族”社会适应的影响;第四章,流动目的对“老漂族”社会认同的影响;第五章,“老漂族”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老漂族”的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老漂族”的福利状况及群体内部差异;第八章,“老漂族”的社会政策议题。
“老漂族”既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当前亲子之间基于家庭合作的理性选择结果。但对“老漂族”的居留意愿、社会参与、社会适应和家庭关系等还有待探讨。该书第一章针对目前学界研究的不足提出关于“老漂族”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为“老漂族”研究指明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我国“老漂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特征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城乡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二章通过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和心理学特征3个维度的描述和比较,呈现出城乡差异的表现形式,为缩小和解决我国养老体制中的城乡差异提供了新思路。
“老漂族”的出现是社会进化的结果,也是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一直是人口研究中的经典命题。第三章通过对“老漂族”流动意愿、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二者关系的分析,描绘了“老漂族”的社会适应场景,点明了影响“老漂族”社会适应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为关爱“老漂族”的社会适应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老漂族”的流动目的与其社会认同存在必然联系,认同问题是社会研究的重要议题。第四章通过展现“老漂族”的流动目的及其社会认同的情形,并从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群体认同等维度剖析流动目的对“老漂族”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了流动目的与“老漂族”社会认同之间的逻辑关系。
生活满意度是老年人口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衡量“老漂族”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五章描述了“老漂族”的生活满意度状况,从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心理特征和生活空间等维度构建模型,完整地展示了“老漂族”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全部过程。这为社会现象探讨及问题背后深层次因素分析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思路。
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是学术界关注较多的议题,而去与留是“老漂族”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第六章通过设置“老漂族”的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环境适配性及其生活空间等方面的变量,采取定量方法为分析“老漂族”的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种主次分明的研究设计,促进老年人口研究范式的进步。
第七章主要发现“老漂族”在子女所在地享受到的福利水平差异以及其所面临的福利困境问题。在自行研发的福利量表测量“老漂族”福利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等主流的因素分析方法,萃取得出了4个相应的因子,并对结果进行了严谨的论证和说明。
对“老漂族”开展研究,推进“老漂族”的研究进程,其根本目的是使其福利目标得以提升和实现。该书最后一章跳出了只聚焦某一核心议题的框架,从公共政策的宏观视角,着眼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现实情况,围绕老龄事业战略布局,探讨“老漂族”面临的多方面困境,并落脚于可行和有效的政策及建议。
二、扎扎实实开展调研,彰显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老漂族”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的梳理,作者发现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的研究普遍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论证的过程也比较符合科学的规范,但在调研区域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大规模、大范围调查研究的学术成果甚少,而且在样本代表性方面尚存欠缺。该项研究在经费可承受的范围内,尽量扩大样本量,提升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选择北京市、南京市、郑州市、绵阳市、佛山市5个城市作为调查地点。科学性在于,5个城市分别位于我国的北部、东部、中部、西部、南部,地理位置上具有区域代表性;同时,5个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非副省级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城市类型具有多元性;而且这5个城市既有经济社会发达的,也有经济社会较发达的,还有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发展水平上具有层次性。研究者试图通过调查地点的多元性和异质性来提高调查样本对于研究总体的代表性。
除了精心选择调研地点外,该研究还精心设计了符合科学规范的自填式调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提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只能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数据的收集。在整个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严格遵照科学研究的各项规则,务求样本数据的可信、真实、有效。而且该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各种定量方法的使用和搭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汇报自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抽样适合性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在整个调研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展现了研究者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以理论创新推动政策和实践创新,实现“老漂族”福利目标
人口的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的重要特征,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发展都面临着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中国正在发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在老年流动人口中,存在着一个庞大的跟随成年子女流动而流动的群体,即“老漂族”。他们流动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其社会适应、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居留意愿、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新的问题,且在城乡二元分割、区域间社会政策差异等结构性社会事实之下,这些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复杂难解。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学术界和实践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
解决我国“老漂族”面临的困境和问题需要突破已有的思维及实践桎梏,以理论创新推动政策和实践创新尤为必要。其中理论创新需要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进行新突破,干预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理论以实践作为基础,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和实践两者相得益彰、持续良性互动才能够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老龄化问题并非是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或者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后,将国外有效的政策和实践经验进行吸收和借鉴,融合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及制度。该研究所体现的基于中国实际问题的思考,不仅是理论方面的突破,也是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对“老漂族”面临各种问题的解答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