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六个部分的概括,邓稼先六个段落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9 02:36:2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

4.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杨振宁,做一个对民族、对祖国、对朋友充满至情至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理解邓稼先崇高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这其中,有一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杨振宁先生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3.文体知识

传记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宰割(zǎi) 元勋(xūn) 直肠癌(ái) 奠基(diàn) 妇孺皆知(rú) 夐(xiòng) 曛(xūn) 铤(tǐng) 筹划(chóu) 殷红(yān) 挚友(zhì) 彷徨(páng huáng)

2.辨清字形

摄(shè)摄影 慑(shè)威慑 镊(niè)镊子

3.理解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四、再读感知

1.速读课文, 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感受文中精美的句子及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一、课堂引入

由学生们进行5分钟生字词闯关引入本堂课教学。

二、跳读课文,感悟精彩句子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

三、选读课文,分析主体形象

1.第⑱段中,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2.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人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把他俩对比着写?

他们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各是两国的功臣。此处的对比,不仅说明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各自国家的贡献巨大,还说明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四、梳理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 不宜铺开来写。

2.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五、拓展学习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写自己的童年,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描写,只需写出几个小标题即可。

六、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邓稼先六个部分的概括,邓稼先六个段落概括(1)

邓稼先六个部分的概括,邓稼先六个段落概括(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