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驱动力非常重要。想想看,如果一件事情是我们内心迫切想要完成的,那么即便中途出了状况,我们也会倾向于承认自己暂时的失败,同时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下一步行动。
而如果是面对不太想做的工作,如果中途出状况,我们是不是更容易“甩锅”,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我们往往会回避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找各种理由,甩锅给外部因素,我们不再有动力去继续探索解决方案,我们只是自怜自艾于无助的情绪中……
2. 和Joy一起玩目标拆解游戏
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没有把学骑自行车这件事当作一件任务,他们享受这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他们没有成年人的得失心和功利心,只是乐哉其中,会为暂时的失败而沮丧,也会因为完成目标欢欣鼓舞。
直到后来,Joy在教我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两个孩子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
“妈妈,你今天完成了第一个level,你可以掌握平衡了!” Joy有模有样地叮嘱我。
“啊?这还分level?后面还有很多level吗?”我一脸狐疑,心想肯定是Daniel这样教他的。
“是呀,level 2就是要学会拐弯,后面level 3 、level 4 更难,不过也更有意思,你要学会松手,还要学会把两只脚放在这里(车前杠)上,让车自己带你往前走……”
相信你也get到了,Daniel将“学会骑自行车”这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些具体的小目标,先让Joy“掌握平衡”,再“练习拐弯”等等。小小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应用目标拆解,令人刮目相看!
不过不得不说,“目标拆解”是非常好的效率工具,我想它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它帮Joy把“学会骑车”这件听起来很难完成的事情,一步步具化为更小的奋斗单位,Joy每实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都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信心和动力,最终一步步实现了“学会骑车”这个更大的目标。
而不幸的是,往往简单的道理,最容易被忽。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往往用最急切的心情,去揠苗助长,而不是帮忙搭建脚手架,很多时候,我们除了有好的出发点,可能还需要科学的引导方法。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因为自己“会”,往往忽略了从“不会”到“会”中间横亘在孩子面前的困难,而这个困难对于小娃来说可能是巨大的,是需要拆分成更小的步骤去完成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阶段性的小目标,不应该容易到没有挑战性,也绝不该让人望而却步失去开始的决心。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着阶段性目标,而阶段性的成功也强化了孩子的自决力和胜任力,他们会达到Deci-and-Ryanesque 所追求的那种状态:“呀那真不容易,但我做到了!”
3. 给予Joy真诚的陪伴和肯定
Daniel和Joy可谓青梅竹马,在幼儿园Joy拍过Daniel睡午觉,Danie有什么好玩的活动也从来不会忘记叫上Joy。两个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对方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我们一起玩,我们一起长大,我们一起努力学骑车,成功和失败,Daniel都寸步不离在旁用肢体和口头语言支持和陪伴Joy!
这是一段非常健康的关系,连我这个做母亲的都十分羡慕。我对你是全然的接纳,不论你做到了还是没做到,我都一直在你旁边陪伴你、支持你;而我也因为你的接纳和鼓励,变得更加无所畏惧,我们最终会一起去到想去的地方!
Daniel大人口吻似却无比真诚的一句句“做的好”、“Good job”仍然徘徊在我耳边,稚嫩的声音,却给人很大的肯定,他为Joy创造了一个安全积极的探索环境。
但我想,如果换做我教,如果看到Joy很久都掌握不到骑车的精髓,我肯定做不到Daniel这样心态平和,大概率会不耐烦,甚至会说一些打击孩子自信的话。家长因为自身的匮乏,出于对下一代未来的担心,往往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和孩子一起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失了分寸,往往闹得鸡飞狗跳!
然而积极和鼓励的外部环境正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Camille Farrington认为,正是那些失败受挫的时刻,孩子会对外部的正负反馈更加敏感,他们甚至会以此来判断自己的潜力。如果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失败是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最终结果,那么他们更可能会放弃努力。但如果孩子接受到的是正面积极的信息,他们会倾向于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甚至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那么孩子们则更可能会继续尝试和探索。
这些年,我们做错了什么是啊,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自查,以确保我们的教育少走一些弯路:
错误1、剥夺自主探索机会
前几天看到妈妈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张图,不知道出处,有些夸张,但道理确是真的。#妈妈们阻碍了人类的进步#,戏谑中带几分真情,挨着看看,好像确实是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故事。
女人天生是哺育者,我们拥有男性不具备的细腻,正是这种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保证了生命早期的安全。但随着孩子走出襁褓,伴随着个体独立探索的意志萌发,家长也要学会放手。
错误2、破坏游戏力
我每天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毋庸置疑,肯定是:“妈妈,我想跟你玩。”
玩或者游戏,是Joy这个阶段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时候,我都能对孩子的游戏天赋保持感恩,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跟我一样,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做作业或者学习,自己家孩子却在傻玩时,就无法再淡定。
有时候,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孩子用各种方法堆叠积木,除了锻炼手指灵活性,更是在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孩子和伙伴一起玩过家家,除了帮助自己理解家庭角色,更是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对孩子游戏兴致的破坏,更佳的方案是,也投入其中,引导和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