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发展结果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1 11:58:3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提起王安石,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被很多人所熟知。

如《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道出了人生哲理,至今仍被很多人当作座右铭。

其实,但凡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曾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那么王安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促使他不惧一切困阻开展变法呢?王安石变法之前的经历对他在整个变法活动中的思想、措施又有什么影响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探究一下以上问题,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王安石开展的变法活动。

一、 三冗问题

三冗问题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这是北宋时期的痼疾,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北宋前期的防弊之政经过时间的发展,矫枉过直的弊端显露出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分析一下“三冗”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给北宋政府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又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发展结果(1)

首先来看“冗官”问题。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赵氏政权,史称北宋,赵匡胤即为宋太祖。

为了避免成为继后周以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宋太祖针对当时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繁琐的防治措施以防微杜渐,后世将之称为防弊之政。

对于中央政府的防治,继续推行和发展后周时期限制武人权力、重用文人的措施。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此后历代统治者采取多种方式扩大文人的选拔人数。

如改善科举制度,不断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士人登第的待遇,中举者均为天子门生,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此外还有恩荫、进纳等多种手段,入朝为官的途径增多了,官员的人数自然与日俱增。在统治前期,由于人数未饱和,尚未构成大的问题,到北宋中期以后,弊端便很明显了。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发展结果(2)

官员人数增多,政府不可能让大量士人、恩荫之人等被长期闲置,再加上分权思想的影响,官僚机构便日益膨胀起来。

官僚机构膨胀、官员冗滥,使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各职能机构间相互推脱,严重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此外,大量官员的存在,使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到宋仁宗时,财政赤字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冗官是积贫局面出现的一大原因。

其次是“冗兵”问题。宋太祖在制定防弊之策时,有一项为“养兵之策”。宋太祖认为流民是威胁统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规定在饥荒之年招募无法生存的百姓入伍。

由国家给入伍的百姓提供俸禄,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自然也不会揭竿起义。从出发点来看是好的,但当招养的农民越来越多时,问题自然就来了。冗兵是积贫局面出现的又一原因。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发展结果(3)

最后来看“冗费”问题。与北宋政权并立的政权还有辽政权、西夏政权等,他们不时侵扰北宋,加剧北宋的边境冲突。

但是由于北宋重文抑武的政策,北宋的军事力量下降,在对外作战中多有失败。为了维持和平局面,北宋政府每年向辽、西夏输送一定数量的钱币、布帛等,政府开支增加了。

再加上冗官、冗兵所增大的财政开支,形成了冗费的局面,这也是北宋积贫的原因之一。

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关于积贫局面的形成,在上文已经有所叙述,本部分便不再提及,将重点叙述一下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积弱主要指的是国家的实力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外作战上。

面对善战的辽、西夏政权,北宋可谓败仗连连,北宋的开国皇帝乃以兵起家,到北宋中后期怎就落得积弱的境地?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发展结果(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