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玉卧鹿 北京师范大学工地出土
省粮校工地出土的双鹿纹玉銙与杨伯达提出的金代秋山玉题材在元素构成上虽然相似,但细节上还是有明显差异。秋山玉题材中的树基本都是柞树,而这件銙上的树并不是柞树;秋山玉题材中的鹿一般可见长角、有雌雄之分,这件銙上的鹿角为灵芝状,乃幼鹿的角形,中医界称之为“珍珠盘”。这种角形在1984年河北宽城峪耳崖大野峪村出土的唐代菱花形鹿纹三足银盘和北京师范大学工地墓葬的宋代玉卧鹿中可见。大概,这种灵芝形角的鹿纹流行于唐宋时期。
3.素面方形玉銙2件
素面穿孔方形玉銙 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宋墓出土
其中一件有穿孔。穿孔玉銙,长4、宽3.6、厚0.4厘米。近方形,青白玉,背面局部有褐色沁斑,正面减地、上半部有一长条形镂孔,銙四周边沿和孔边缘呈凸起状,背面较平整,四角各钻有一对牛鼻穿。
素面无穿孔方形玉銙 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宋墓出土
无穿孔玉銙,长5、宽4.5、厚0.5厘米,也是近方形,青白玉,背面有褐色沁斑,正面减地,四边沿凸起,上半部有一长方形凸起的装饰,似乎本也打算穿孔,却并未穿透,背面较平整,四角各钻有一对牛鼻穿。
早在唐代就很流行素面方形玉銙,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和西安市未央区关庙小学均有出土,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和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也有成套的素面方形带孔的玉带銙出土。不同的是,唐时素面銙和辽的素面方形銙穿孔均较大,应主要是具有系挂物品的实用功能,而省粮校工地出土的这两件一个孔较小、一个并未穿透,实用的可能性不大。宋王得臣《尘史》卷上也说:“胯且留一眼,号曰古眼,古环象也。”到宋时,这种古眼可能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风格,而不再具备实用的功能。
4.半圆形玉銙
半圆形銙 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宋墓出土
长9、宽4.7、厚0.45厘米。青白玉、有黑褐色纹理,体扁平,整体呈半圆形,两面均阴线浅刻边框,上部钻一个圆孔,下部钻三个等距离小圆孔,周边还有六处装饰性小凹缺。这件器物在文物档案中一直被写成云形玉饰件,但笔者认为它应是一件玉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