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枚优秀吃货的标准也许有很多种答案,但是,科学一定是其中的加分项。
铁骨学姐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不是一枚合格的吃货?往前翻了翻近两年的专栏作品,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第067期《选对了汤底,每天都是“火锅节”》
第076期《《芝麻胡同》热播,聊聊酱菜那些事儿》
第089期《凉皮、米皮、擀面皮,到底都是什么皮?》
第098期《立秋了,不贴秋膘,贴什么?》
第120期《居家当大厨,食品安全要当心》
本期专栏,我们继续来聊吃的,依旧从我们的日常食材入手:苹果、菠萝和洋葱。
~为什么苹果切开后会变褐色?~
苹果,可以说是最大众化的水果之一了,外观普通无特异之处(倒是素描启蒙的必画水果),口味酸甜恰到好处,重点是价格也相对亲民,因此成为家中果盘中的常客。
然而,这样一个友好度极高的水果,却也有令人头疼的时候。那就是切开后的它,不一会儿就会“灰头土脸”——果肉部分变成了褐色,颜值和口感都大打折扣。那么,一个水灵灵的苹果被切开后为什么会变色的?其中又有哪些科学道理?
这是因为,苹果中有一种具有特殊活性的蛋白质,叫做多酚氧化酶,这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能够促进氧气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多酚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有机分子,存在于许多植物细胞中。当苹果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时,多酚氧化酶就会促进氧气和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把多酚变成醌类物质,而这类物质就是苹果“变脸”的重要原因。它会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分子量更大的黑色素类物质,导致水果颜色越来越深,最终变成黑褐色,这种反应也因此叫做酶促褐变。而对于橘子、柠檬这类水果,就不会发生酶促褐变,因为它们缺少多酚氧化酶。把柠檬汁浇在切开的苹果上还可以减慢酶促褐变,因为酸性物质会抑制这种酶的活性。
虽然“变脸”后的苹果看起来不太好看,但短时间内的放置并不影响食用,但如果苹果削皮后放置时间较长,植物细胞在空气中的氧化分解作用加剧,苹果外层的营养物质分解较多,果胶物质在酶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分解为果胶酸和甲醇,使得果肉松散、湿润、变色、变味,甚至腐烂变质。 所以,苹果削皮后最好立即吃掉。
其实,酶促褐变在食物制作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食界的王牌选手巧克力、梅干、红茶和咖啡等,之所以有诱人的颜色和风味,都离不开酶促褐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