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特意要单独背题材诗,最主要的是考虑题材诗背多了有助于孩子写作,一是模仿写作技巧, 二是提供写作素材。
如果孩子要写一篇关于风景的小作文,头脑中能立刻搜索出几首风景诗,想想其中的写诗技巧,每一句写的什么内容,嫁接到写作中将会很有用。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这首风景诗,前两句主要是客观描述柳树本身,后两句自己对柳树的感受,写作也是如此,先写风景本身,然后写你对这些风景的感受。
另一个就是提供写作的素材。比如孩子要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主题作文,头脑中要是有一些关于爱国的古诗题材,然后将这些题材背后的诗人故事简述出来,加上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篇爱国主义作文。
而课本上的109首古诗大概分为10个题材,按照难易程度又可以划分为四个梯队,从风景诗到咏史诗,从形象思维转化提升到抽象思维。
我将这30首诗整理如下。
第三步:细学细品古诗词:
背是将古诗词记入脑中,细学细品则是强调读懂,把古诗词读到心中去。
具体怎么学,主要是三个关键词:感受、理解、运用。
这三个词语所代表的三个环节,打通了之后,才能说自己读懂了这首诗。我以杜甫那首《春夜喜雨》为例:
◎ 感受
感受一首诗,就是要多读。在不知道诗词的含义情况下,多读几遍,去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大概能猜出来诗中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感受到杜甫内心有些喜悦,然后根据翻译能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 理解
要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就要学会查阅资料。理解的核心就是要明白诗人为什么写,以及他所想表达的情感。
比如杜甫的这首诗,查阅资料你会发现,他在写这首诗之前,成都发生了旱灾,就明白他为什么会“喜雨”了。
如果查到的资料更多,知道他是762年写的,而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他来成都之前一直在逃难,在这里是他人生中少有的安顿之所,会明白他的喜悦是多么的珍贵。
理解离不开知人论世,通过查阅资料,对这个诗人越了解,就越发能深入理解这首诗。
◎ 运用
运用是建立理解基础之上的。当理解了杜甫写这首诗的心路历程,可以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
当看到春天下的的第一场雨,可以引导孩子用古诗来描述春雨,如果孩子能够想起这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就说明孩子读懂了这首诗;
类似的,当老师布置相关的春雨主题作文时,孩子能用这首古诗中的句子来描绘春雨,也就表示孩子学会了灵活运用这首诗。
总之,要想更深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要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它,用的多了,自然就到心里去了。
EASTWEST
古诗词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意境永远是历久弥新的,一首古诗词今天读这个感受,过了一段时间,重新读又会有新的感受。
而且随着孩子的阅历越丰富,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会越深,有点类似于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学习古诗词的第一阶段,迷茫不知何物,不知道古诗词到底写的是些什么。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坚持与执着。人瘦了、憔悴了,但终不悔,有一种相信自己一定会学好古诗词的决心。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达到了自己学习古诗词的目的。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