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1048读大约4分钟
“非孝者无亲”,夹注曰:“己不自孝,又非他人为孝,不可亲。”意思是,自己不孝父母,又反对他人孝顺父母,这种人不可亲近。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这样的人交往,往往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会受到他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忠不孝的人。这样的人连父母都不能孝敬、感恩、报答,那么他就必然是以利害之心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结果是“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中国人有句话说,“诸事不顺因不孝”,很多事情不顺利,归根结底,原因就是因为不孝父母。
唐玄宗的注解说:“善事父母为孝,而敢非之,是无亲也。”善于事奉父母是孝,然而却有人敢于反对,是心目中没有父母亲。
“非孝者无亲”,会让大家想到“管仲论相”的故事。管仲有病,桓公去探望:“仲父的病变重,如果万一发生不幸,你有什么话要告诉我?”管仲说:“臣希望您能疏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易牙以烹饪来侍奉您,您说:‘唯有婴儿的肉没有尝到过’,结果易牙把他的长子蒸了呈献给您。就人情而言,人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易牙对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会爱您?
您喜爱女色,但是女色之间互相嫉妒,竖刁自施宫刑来替您管理内宫。人之常情而言,人没有不爱自己身体的,但是竖刁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会爱您?公子开方侍奉您十五年,未曾回家探望父母,他连父母都不爱,怎么会爱您?”桓公听他讲的很有道理,于是说:“好。”
管仲去世之后,桓公憎恶这四个人,罢免了他们的官职。驱逐了堂巫,桓公生起病来,没有人医治;驱逐了易牙,很多美味吃不到了;驱逐了竖刁,内宫变得秩序混乱;驱逐了公子开方,朝政得不到治理。桓公说:“原来圣人也有弄错的时候!”于是他恢复了四个人的官职,结果过了一年,四人作乱,把桓公囚禁在一间屋子里,十天都不能与外界沟通。
这时桓公后悔地说:“唉!死后没有知觉也就罢了,如果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到地下去见仲父?”于是拿着白布包头而死。死后十一天,尸虫爬出户外,人们才知道桓公已死,于是用木板掩盖了他的尸体,草草地下葬。
易牙可以*子奉君王;竖刁可以自残以求荣;公子开方可以绝亲以干䘵。这些人都是忘恩负义,见利忘义之人。特别是开方,和父母亲诀别,十五年都没有回去看望父母,为的是求得俸禄,求得荣宠。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亲近,这样的人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恩义、道义、情义。
唐玄宗注解说:“言人有上三恶,岂唯不孝,乃是大乱之道。”要挟君主的人,是心目中没有君主的存在;反对圣人的人是心中没有法则的存在;反对孝道的人是心目中没有父母亲,这三种恶行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