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有个叫做廖扶的人在这岩下生活,传说他活了158岁,同时,他家族几百口人也多是长寿之辈。之所以长寿,据说是因为他们日常饮用岩下的一口“丹沙井”的井水,这井也被后人称之为“廖扶丹井”。
在历代,因为各种历史环境条件下,古人平均寿命都不高,长寿是很值得宣扬的一件事情,如在清代,超过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被当地官方编修的地志书所记载。活了158岁的廖扶,就按历史上来说,无论放到哪个朝代,几乎是见证了大半数皇帝的登基与驾崩了。
到了东晋时,这个事被葛洪了解到了,于是在他的《抱朴子》一书中记载了下来。后人也就把这个岩称为“扶子岩”,“扶”,“夫”近音,流传中也就成为了后来熟知的——夫子岩。
活了158岁的廖扶,成为当地的一个记忆,长寿也是古人的向往,到宋绍定己丑年(公元1229年),据说这年时任当地知县的史渭刚好也是六十岁,古人认为,六十花甲一循环,谓之“寿”始,所以,庆贺自己入寿辰,也恰好在这夫子岩下为官,回望自己人生,感慨之余,不由得写下一个大大的楷书“寿”字,命人刻在这岩壁上。
单就一个“寿”字,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又在“寿”字笔画间,又用不同字体刻上一百个小“寿”字,寓指多寿之意。正是这百个“寿”字,最后也就引出了一系列的“百寿”之名了。
关于百寿岩上这个“寿”字传说故事,还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都是离不开人们对“百寿”含义的理解,毕竟“寿”就是人间美好愿景之一。
百寿作为县制地名出现比较晚,地方历史往前,那就真和"百寿"二字无关了。
秦汉之时,百寿县所在地为始安,潭中地,算是比较边荒之地,直到晋武帝太康初年,才在境内设了个常安县,位置在现百寿镇以南,这也是这地界上建有县制的开始。
在南北朝乱世中,据说梁朝时此地置有梁化郡,郡治梁化县,也在这区域。不过这一段很少有记载,难以佐证,所以也就很少提起了。
总之,到了隋文帝开皇年间,常安县被撤掉了,直到唐武德四年,撤“郡县”改“州县”时,把始安郡改为桂州总管府,在始安西一百五十里地设置一个慕化县,县治就在现百寿东南八里处。
之后,不知何因,慕化县就改名多次了。唐永贞时,慕化县改为淳化县(也有记为纯化县),唐僖宗乾符初又改为古县。
随后的五代到宋,这里的变化更加乱而不清了。有说五代后梁时为归化县,后唐时,这里反复为慕化县。
不过到了宋代,这里的历史也讲不清,据说宋太祖开宝三年,潘美,尹崇珂平定南汉后,桂州辖下十一县中,有古县,永宁县,不过,南渡以后(即南宋),古县曾升为古镇州,永宁县被取消。
至于宋皇室南渡后,这古县,永宁县之间的关系与变化具体如何,有没有古镇州这段历史,史籍中记录说什么都有,佐证很少,所以,在后世中,也就有所取舍,交待不清了。
注:古县在南宋曾升为古镇州的这段历史,在明隆庆五年,永宁州成立时,知州唐执中在《古田升州记》中曾提到:“古田在宋为古镇州”,但是他的依据资料是什么,后世中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也就成为了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