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擅长的历史剧和年代剧,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息息相关。
中国历史足够长,近代经历足够坎坷。这些题材的影视从业者,比如导演编剧有着现实生活成长经历的支撑。
为什么90年代的香港能拍都市商战剧的《大时代》?
为什么到现在内地都拍不好都市商战剧?优秀的商战剧总是集中在清末,民国和近代呢?
内地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的时间远远晚于香港,导演编剧和影视从业者自身经历不足,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001年,中国签署了WTO,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彻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中国内地原本擅长的历史剧,年代剧、商战剧,农村剧和都市剧。也是一个影视从业者从体制导向,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2001年左右,从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汉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巅峰的《大明王朝1566》。
这已经很清晰的勾勒出了历史剧巅峰到衰落的过程。
中国历史剧作品、数量和质量的起伏,基本和精英人才的商业化一致。
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后,中国历史剧只剩一支独苗《大秦帝国》系列,差不多也是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历史剧。
03中国历史剧的衰落中国历史剧代表的严肃剧,怎么就衰落了呢?
这种“计划经济”不怎么计商业回报的生产模式,与美剧、英剧、日韩剧等等,这种市场经济成熟产业链相比,完全不符合时代了。
市场经济时代,历史剧生产模式逐渐变得落后,同时不受到当时观众的欢迎。
这个时候,相信会观众出来说:以前内地拍摄的那些正剧才是哭呗和品质保障,这才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良心——
但是谁能解释一下。
为什么很多口碑质量很高的正剧,开播时收视率全部扑街了吗?
最典型的就是历史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战争剧巅峰《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大量同时代的正剧,都是后来互联网口碑封神,但热播时收视扑街。
这么一来,这些剧背后的影视公司和从业人员该怎么办?
1、中国观众结构的变化
中国观众的结构随着着经济发展,一同开始发生变化。
才成长起来80后和90后,2010年后主流进入了“流量明星”的时代。
中国正剧收视率不佳的情况之下,当时当时市场主流的电视剧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