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或者说,相是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和古生物特征的组合。
2.母岩:是指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包括早已形成的沉积岩。
3.母岩区/物源区:供给这类沉积物地区,一般为地势较高的地区,如山区。
4.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一种以崩解方式机械地把岩石破碎成细块和微粒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的物质对岩石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5.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产物,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6.沉积分异作用:母岩的风化产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根据本身特性,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分别堆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开的地表沉积带内。
7.成岩作用:被上覆沉积物掩埋之后,脱离其沉积环境,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在成岩作用阶段生成的矿物叫成岩矿物
8.沉积后作用: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以后,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称为沉积岩的后生作用。
9.同生作用:指沉积物沉积下来之后,与介质仍保持联系,尚未脱离沉积环境,沉积物与底层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成岩作用。在同生作用阶段生成的矿物叫同生矿物
10.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
11.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
12.推移载荷:较粗的碎屑大都沿流水的底部移动,呈滚动或跳跃式前进
13.悬移载荷:较细的碎屑(如粉砂和粘土)在流水中常呈悬浮状态搬运
14.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主要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解作用、矿物多形转变作用等。
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系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压溶作用:沉积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达2~2.5倍),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形成岩石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重结晶作用: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态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主要矿物成分不改变的作用。
15.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原生构造
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
16.层理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地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按照层内组分和结构性质把层理划分为四种类型:(1)非均质层理、(2)均质层理、(3)递变层理、(4)韵律层理。其次,在非均质层理中,再按照几何形态进一步分为水平、平行、波状、交错、压扁、透镜状层理。)
水平层理:薄的纹层呈直线状平行排列,并平行总的层面。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沉淀而成。
平行层理: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细层。
交错层理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的层理。
块状层理/均质层理:层内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上无差异,不显细层构造的层理。
17.侵蚀模—槽模:由于水流的涡流对泥质物的表面侵蚀成许多凹坑,在上覆砂岩的底面上铸成印模,称为侵蚀模,常见的是槽模。
18.波痕:是由水流、风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19.层面构造:在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的痕迹。
20.同生变形构造: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还处于富含孔隙水的塑性状态时发生变形所形成的各种构造。
常见的同生形变构造有以下几种:重荷模 砂球和砂枕构造 包卷构造 滑塌构造 碟状构造和柱状构造 帐篷构造
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又称负荷构造、负载构造,是指覆盖在泥岩上的砂岩底面上的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
包卷构造或称包卷层理、旋卷层理、扭曲层理,它是在一个岩层内的纹层揉皱的现象
滑塌构造是指已沉积的未固结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变形构造。
21.干裂:又称泥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曝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
22.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差别的不规则团块。
23.如果条件适宜,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可形成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这些晶体后来由于遭受溶融、溶解作用等而消失,从而在层面上留下特殊的晶体印痕。这些晶体可被后来其他物质交代,或晶痕为其他沉积物充填,从而形成晶体假象(假晶)。
24.缝合线:一种裂缝构造,在岩层的切面上,它呈现为锯齿状的曲线
25.生物遗迹构造:即生物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沉积物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动的痕迹。
26.生物扰动构造:底栖生物的活动使沉积物层理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新的构造面貌。
27.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由蓝绿藻(隐藻)细胞分泌粘液质陷捕和粘结沉积质点而成的。由两种基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份含量多;(2)富屑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份含量小。两种基本层叠置出现,即形成叠层构造。
28.示顶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包括鸟眼、窗孔,生物体腔孔)有两种不同的充填物,在孔洞的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孔洞的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界面平直,能表示岩层的顶和底。
29.鸟眼与窗孔结构: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30.原生色: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自生色是取决于沉积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颜色。
次生色:是在后生作用或风化作用过程中,原生色发生次生变化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