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司马光《续诗话》
如果你要读唐诗之奇秀诡谲,那你肯定会选择读诗鬼李贺,《苦昼短》中那一句“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煎”字,直教人头皮发麻;如果你要读唐诗之缥缈绝伦,那你肯定不会错过诗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那段:“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似乎真让人看到神人仙子在眼前接连出现。
但如果你要读民生之多艰,要读王朝更迭百姓悲苦,那你一定要读杜甫。古往今来能够被称“圣”者,除了在各自领域有大造化之外,还得拥有一颗正直的、至善至美之心,杜甫正是如此。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他的步伐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自然也见识到了在战火硝烟之下不同地区的百姓们的生活困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代表作大多跟国破山河有关,比如说《春望》、比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比如说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全都是反应民生疾苦,表示乱世之中人如浮萍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去了诸多不幸,今天说的这《石壕吏》正是其中之一。
石壕吏的故事发生在公元759年春天,这个时候杜甫正在从洛阳赶回华州赴任。有一天杜甫赶路没有注意到时辰,等天半黑时还没碰到城镇,只能就近去附近的石壕村借宿,住在了一户只有两位老人家跟年轻媳妇的家中。
没想到时间到了半夜,汗水中的杜甫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家中的老丈一听到声音就立刻机警的跳墙去到了隔壁家。等到老妇打开房门一看,果然,外面是两位前来征兵的差役,凶恶万分!
一看到这两位差役老妇就开始哭,在老妇的诉说中杜甫得知了家中本来有三个儿子,但三个儿子全都被拉去了征兵,其中一个儿子找人带了封信回来表示,另外两个兄弟已经全部战死,自己也是活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