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是怎么生成的,叶绿素产生的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4 14:24:16

作者:扬州大学农学院袁伟(苗族,95后)

叶绿素是怎么生成的,叶绿素产生的原因(1)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把自己当成一株绿色植物,因为很早之前,绿色就为我的生命打上了底色。当然,我要说的绿,不是普通的绿,而是军绿,是橄榄绿……

这种色系,不仅可以重塑生命,还能为青春导航。

造血抗病

“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每天摄入足够量的蔬菜,体内自然不会缺少叶绿素,也不会发生贫血症。但,是否考虑过血的质量?没错,血液也有质量,如果生命中不曾摄入过军绿的话,我想十有八九,血管中会缺少一种铁血!

我可以用我的经历来证明。

小学六年,我足足读了八年。不是因为我的成绩跟不上,而实在是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不得不留了两次级。

我的初中,就读于巩义市大峪沟镇第一中,也叫煤矿中学。那是许多煤矿工人的子女读书的地方。那时候学校还挂了一个牌子,名字叫:少年军校。镇上的另一个中学,也就是第二中学,也叫少年军校。那是为了迎接在郑州举办的国际军事论坛,所以许多学校都实施军事化管理。

初入中学时,第一次接触到军训,从部队下来的教官,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地令人着迷。可接下来三个星期的训练,有太阳下站军姿时的暴晒,有雨中踢正步时的冰冷,还有水泥地上罚做俯卧撑时的痛哭流涕。

我们对教官多了一分“恨”和“畏”,直到离别那天,目送教官们上车离去,所有的感情参杂在一起发酵,又才酝酿出统一的爱,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厚、甘甜……

说来也奇怪,教官们的“折磨”对于我的小身板儿来说,肯定会吃不消。但我又确确实实挺过来了,而且身体没出任何状况,军训结束,不但没有瘦,胖了五六斤。

往后的三年时间,我们在学校过着相对宽容的“军营生活”,每天身着军装,早起跑操,呼口号,敬军礼……许多人和我一样,因为军训而规范了自己的生活、饮食,作息规律,增强了体质,也炼成了抵抗逆境的钢铁之躯。

那三年,我几乎没有生过病。

所以,我至今仍然认为,我的健康,源于军绿色制造出的铁血,它们一滴一滴地产生、汇聚,最终在我的体内铸成一道固若金汤的免疫防线。

维持活性

叶绿素与酶的结合,就是生命的延续过程。这里的酶,是梦想,是憧憬,是来自远方的亲切呼唤。

2018,这是我与军旅梦失之交臂的第三个年头,悔恨让我体内的“军绿叶绿素”越聚越多。我的不甘,像一堆经过反复暴晒的柴薪,一首军歌或一个军礼就能将其引燃……

可是,燃烧过后,我依然无能为力,有些梦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再触碰到。

我曾经是那么渴望能踏入军校,为此,我准备了三年。用有限的的零花钱,买各种军事杂志,从中了解军营生活,武器装备,院校招生情况;还每天都坚持去操场跑上几圈增强体能素质;学习的时候也不敢过度使用眼睛,至今视力依然是5.0。

高考成绩出来后,正准备填写政审表格,对照着各项招生简章,都没问题。可当看到龄的要求是不超过20周岁时,瞬间,脑子里嗡嗡作响,感觉就快爆炸了。多么富有戏剧性!95年出生的我,想早一岁读书,爷爷去给我上户口时多报了一岁……户口本上我的年龄超了,咨询过招生办和武装部,都说是硬性要求,没有办法。

嚷嚷了三年要读军校,最终没能去成,倒是班上另外几个不曾有过打算的人去了。其中两个还是与我同处一室,睡了三年的好兄弟。

也许事已至此,我就应该心灰意冷,彻底放下吧?

前些天,跟国防科大的兄弟通过电话,他说自己在训练中腰受伤了,正住院治疗。我问他伤势怎么样,严不严重,他回了句“死不了”。接着哈哈大笑,问我这个学农的“新时代农民”要不要去慰问一下解放军叔叔,当个拥军模范。他当然是作为一句玩笑话来说的,但是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启发。

就像爬山一样,方法往往不止一种,体力好的人,可以选择直线攀爬;体力较弱的,如我,盘旋曲折而上也是一种不错的选选择。

进入部队,也不过是希望用自己所学建设部队,那么学好现有的农学专业,有朝一日研发选育出专为军人供应的功能大米,改善他们的生活,不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想到这些,我体内的色素又在悄悄地分泌,我不能太高兴,一旦情绪过于激动,就会引发自燃。

解毒止痛

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还有止痛功能。

这个功能,往往会被人忽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归功于别的药剂或者毒鸡汤。

在梅雨季节,洪水真的成了猛兽,它凭着一股子兽性,肆意地摧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家园被毁的伤痛,是任何药方都治愈不了的,雨还在日夜不停地下,街面或河流里的水每涨一点,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瞬间,左右两个心室就被疼痛和畏惧占满,再难容纳别的东西。

这时候,就该“军绿叶绿素”发挥功效了。

抗洪救灾时的他们,像一块块砖,被肩上的使命搬往洪水肆虐的地带,他们用沙袋挡住洪水,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垒起第二道城墙。每当从新闻上看到他们累倒,睡在地上时,眼眶就锁不住眼泪。不是因为其中有我同窗多年的兄弟,也不是出于感动,而是那时候,我正在享受绿荫,用西瓜解暑。这样的反差和对比,让我觉得愧对我体内的色素。

这么多年来,我几乎看遍了网上能找到的军旅电视剧和电影,然后又找来原著阅读,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洞悉、了解军旅的情况。我始终把军旅影视视为慢火熬制的高汤,舀一勺入口,有刚性的使命担当,也有柔性的个人情愫,还有这两者产生的化学新味道。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帮着我治愈着青春时代的许多“郁郁不得志”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疼痛。其实,哪儿有那么多痛处呢?所谓疼痛,不过是一种被自己放大的体验,而不是病症。

此去经年,山长水远,我想就像许三多一样好好儿地活。只要死不认输,埋头苦干,我就不信生活还有空闲向我传递来自神经元的微弱痛感。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