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那么《新修本草》的这个记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它不应该读蛤[ha]蚧或者什么蛤[he]蚧,应该读蛤[ge]蚧。所以虽然这个是多音字,在这个地方,蛤[ge]蚧是它的正确的读音,它根据这个动物的叫声,最后把它定下来的,所以这个作为一个小的知识。
那么这个药,补肾阳作用也是比较强的,对于阳痿,或者这个不育、不孕都有效,民间常常也把它作为一个补阳的一个滋补的食品食用,同时它又能够补肾精,所以对于这个肾阳虚,兼有肾精亏损,或者需要配伍补精的药的时候,它可以起一个双重的作用。
由于它本身又是个平性的药,它的温性不是很强,所以在临床上见到的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寒象,就是以虚损为主的这个肾精亏损证,蛤蚧也可以使用,甚至于还可以单用。
它既可以用于肾阳虚的证候,又可以用于肾精不足的证候,那么这两个证候,都有肾虚,就是有没有寒象,寒象明显的就是肾阳虚,那么加上一些温补的药,那么没有明显的寒象,就是肾精亏损证,或者叫肾精不足证,就用比较平和的补肾精的药,蛤蚧可以算其中之一,所以两种情况它都可以使用。
另外它又能够补肺气,那么单独的肺气虚,一般不用蛤蚧,主要它和补肾阳联系在一起,由于肾阳虚,同时又有肺气虚出现的这种肾不纳气,久咳虚喘,这个蛤蚧是一个很重要的药物。今后这个方剂里面,什么人参蛤蚧散,人参补肺为主,蛤蚧是补肾为主,肺肾双补,那么对这个肺肾两虚的这种久咳虚喘就有比较好的这种治疗效果。
这个蛤蚧最好是作为丸散剂使用,在汤剂当中效果不好,而且有腥味,那么这个新鲜的,它可以作为食疗来炖肉吃或者加上其它的药,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滋补性的一个食物,这是蛤蚧的简单情况。
冬虫夏草:
下面冬虫夏草,这个是动物和植物的复合体,冬天,那么在高原上,一种特殊的昆虫,它的这个幼虫,这种幼虫就象家蚕,我们前面讲僵蚕那么大小,二眠的那种家蚕那种大小,就在高原的草甸下面,它就藏伏在下面,因为上面都有冰雪,到了冬天它藏在下面过冬,不是很冷。
那么到了夏天,因为它本身已经感染了一种特殊的麦角菌科的这种冬虫夏草菌,这个好象一个尾巴,其实它是这个真菌的子座、菌座,那么到了夏天,这个真菌就从它的头部长出来,长成一个菌座,所以它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感染了真菌以后死掉的虫体,上边是属于植物,真菌类的,就象金针菇一样,一根金针菇长在了虫的头上。
所以它冬天是一个潜伏在里面的虫,夏天一种植物,寄生到了上面,成了动物和植物的一个复合体,所以称为冬虫夏草,可以简称虫草,它由虫和草这两部分共同组成。
这个主要是产生这个西部的高原,三千多、四千公尺海拔,比如说四川的西部、西北部,这个西藏、云南、青海这样少数的地区。
虫草
尽管象这种情况,由昆虫的虫体感染真菌的,这个种类很多,几十种,就在我们国内都有很多种,但是能够作冬虫夏草用的,就这么一个种,现在还没有人工培育成功,现在我们很多地方见到的什么传授冬虫夏草的这种生产技术,其实他主要是培育植物部分,它的菌丝,这个是培育成功了的,整个这个复合体,没有成功。
真正意义上的冬虫夏草,这个全是天然的、野生的,所以由于这个原因,它产量非常有限,比如在西部高原上,一年产量就那么多,而且采收也很困难,所以现在这个价格也是不断地攀升。
从我记得十多、二十年前,从这个几十块钱,现在几万,可以说增加了上千倍,这个攀升的速度在中药里面是非常惊人的,主要就是供不应求。那么供不应求也说明另外一个原因,本身它是一个有相当疗效的一个药物,如果没有效,那也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
那么这个药物,作为一个补肾阳、补肾精的药,它类似于前面的蛤蚧,它也能补肺气,所以它可以用于一般的肾阳虚,配伍补阳药,体现温补。它也是平性的药,对于肾精亏损、肾精不足证,没有明显的寒象,那么它和一些比较平性的,比如说蛤蚧、肉苁蓉、地黄这些(药),甚至于何首乌等等,它也是一个治疗早衰的,延缓衰老,作为普通的这个补肾精的药物,这样子组方使用。
另外对于下有肾虚,上有肺虚,肺肾两虚,它也是可以使用。但是对于这种肾不纳气的久咳虚喘,它的作用不如蛤蚧好,所以在这方面用得少。那么这个虫草,用于肺肾两虚,久咳虚喘,主要它又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这个蛤蚧没有,冬虫夏草本身又是祛痰止咳平喘药,所以兼有咳喘有痰,尤其是前人把它用于肺痨的这个咳喘有痰,比较常用这个冬虫夏草。
那么根据中医的理论,肺痨就是肺结核,前人在论述这个病的时候,阴虚者十之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就说百分之八、九十的肺结核的患者,按照中医的辨证,应该是阴虚火旺的,属于这个肺肾阴虚,那么就应该用补阴的,用清补的药。
那么为什么这个从《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开始,就强调治疗肺痨?那么后来发现,在中药当中,对结核杆菌比较敏感的药当中,这个虫草还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前面讲这个百部,或者白及等少数的药的时候,都谈到这个情况,在当时的条件下,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肺痨,不仅仅是一个缓减症状,而且针对病因,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在这一点就显得不重要了,因为现在抗结核的药,西药作用是非常强的。
那么前人怎么来解决,它本身上是温补的,对于阴虚证,严格讲不是很适合的,但是又强调它用于肺痨咳嗽,甚至还有痰血,不但有咳痰,还有痰中带血。通过配伍,如果作为复方,就是配伍补阴的药,在比较多的补阴药当中,比如说配伍这个山药,我们书上谈的配伍贝母,贝母主要用于肺阴虚的,尤其是川贝母,另外也常常和百合、沙参这些(药)配伍,一个是共同组成的方是滋阴降火的。
另外这个虫草常常作为一个食疗,最有名的食疗,就是虫草鸭,用少量的虫草炖鸭来吃,所以在这个食疗的方当中,没有虫草鸡,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鸭属于水禽,是滋阴的,它是清补的,鸡是属于火禽,它是偏于温补的。
那么这个温补的(鸡)和虫草这个温补的配伍在一起,那么这个温热性就更强,对于阴虚肺痨,显然是不适合的,那么和鸭来炖,鸭是一个清补的,本身就能滋阴降火,所以整个这个食疗(方),它对于肺痨也是适用的。
所以前人,把这个虫草用于肺痨的痨嗽痰血,或者这个虚痨的咳嗽,应该说是很巧妙的,而且是很科学的。这是关于虫草的简单的这种情况。现在把它作为养生保健,其实也就是抗衰老,相当于把它来补肾精,这个也比较适合于作散剂,在汤剂当中也是不能完全地利用,加上它资源非常地有限。
紫河车
紫河车:
然后三百六十四页,紫河车,紫河车又叫人胞,又叫胎盘,这个是健康产妇把她的胎盘收集起来、干燥了以后入药,那么在中药里面称为紫河车。
紫河车,也是一个补肾阳、补肾精,也能补肺气,用于久咳虚喘,也是和前面两个药是相似的,但是一般认为这个紫河车,它主要用于这种久咳虚喘,或者肾不纳气,在没有发作的时候,用来治本的,减少这个久咳虚喘发作,用来固本,比如说有的冬天发作,那么在夏天可以服用一段时间(本品)。
所以在这一点上,和前面两个药一样,对于肾阳虚,它可以配伍温阳的、典型的温补的药,对肾精亏损证,它也可以配伍蛤蚧或者冬虫夏草之类,也可以单用。
那么不同的是紫河车它不仅仅是一个补精的药,它又是一个补气或者补血的药。作为一个补血的药,它可以用于血虚证,就是因为血虚引起的心神不宁,或者面色萎黄,包括现代的贫血,这个紫河车都可以使用。
作为一个补气药,主要补脾肺之气,在脾肺两脏当中,重点又在补肺,那么一般的脾气虚,紫河车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比如说增进食欲,改善消瘦,这个倦怠乏力的这些症状,但是它不很常用。那么尤其是补肺气,除了久咳虚喘,和前面两个药一起使用,更主要的用紫河车来通过补肺来使卫气强健,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不容易感受外邪。
在古代本草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欲在表之卫气盛,欲就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在表之卫气盛,诸药总不如紫河车之妙。就说很多补气药,在补卫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方面,不一定能够超过紫河车,所以充分地对紫河车的补卫气的功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那么现在的紫河车在当代应用,其实把现在生物制剂当中,比如说用胎盘来制造的一些注射剂,什么胎盘球蛋白、白蛋白,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中医的这种补卫气,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这些外邪的抵御,所以作为一个补气药,前人强调的是补肺气,通过补肺气来增强卫气。那么这个也是比较适合作散剂的,所以这三个药,大同小异,可以把它联系在一起。
核桃仁:
这个后面的药,大纲都不要求,我们就不介绍了,只是最后一个药,核桃仁,又叫胡桃肉,它也是肺肾双补,因为今后可能涉及到人参胡桃散,那么知道它类似于这三个药,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这一类,主要用于肾虚的久咳虚喘。
前面这些内容就是补肾阳的一些常用的药物,那么这一类的药物比较多,我们一共介绍了这么十多味,其实我们通过这样来分组,很容易记住,一般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组:一个是能够补肾阳,一个能够补肾精的,那么就以鹿茸为主。另外比如肉苁蓉说,包括菟丝子,或者我们这(里的)三个动物药,它都属这一类,(是)既能补肾阳,又能够补肾精的。
核桃
再一个就是补肾阳健筋骨的(药),那么就是以这个巴戟天,这个淫羊藿或者仙茅为主,另外这个鹿茸,也是属于这一组,那么也可以结合前面的什么五加皮、桑寄生。另外就是补肾阳、固肾气的,那就是那三种种子类的,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为主的。另外就是能够补肺肾、定喘嗽的。主要就这三个动物药,这样记,它们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这个就容易记住,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个供大家参考。
补血药的概述: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讲第三节,补血药,先讲补血药的概述部分。什么叫补血药?就是以补血为主要功效,主要治疗血虚证的药物,那么称为补血药。所以这个补血药的基本功效,就是补血,这个没有什么多的变化,有时候称为养血,补血也就是养血,同一个意思,动词不同而已。
那么主治的证就是血虚证,那么血虚证涉及的脏腑,主要就是两个脏腑,一个是心,一个是肝。脾统血属于脾气虚的范畴为主,所以一般辨证当中没有脾血虚,从这个脏腑辨证,它们与血有关应该算脏腑。那么这个血虚的共同的表现,一般就是面色萎黄,或者面色苍白,舌质比较淡,脉细弱无力这样子基本的症状。
那么心血虚,主要联系心主神志的,所以除了这个面色白,面色萎黄。因为心其华在面,那么舌质淡白本身也与心有关,另外它出现了心悸、失眠、健忘,这样的一些症状可能更主要一些。另外呢,就是肝血虚,肝藏血,那么肝血虚,可以出现血不能够充养清窍,那么这个眩晕、头昏、耳鸣或者这个视力降低、视物昏花,肝开窍于目。
另外肝的藏血功能和妇科病关系很密切,妇女以肝为天,那么这个因为肝血虚了,这个月经后期量少,颜色比较淡,成为血虚的这种月经失调或者这个不孕等等,另外也可能引起这个,比如说爪甲苍白,或者肢体失掉了血的充养、麻木这样的一些症状,都会出现,所以是比较多的。
但是这个心血虚和肝血虚,在临床上往往很难截然划分,所以我们一般在讲补血药的时候不分,没有分什么是补肝血的,什么补心血的,笼统地就是补血,治疗的就是血虚证。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肝的生理功能失调。
那么要强调的一点的是:在中医学当中的血,既是一个物质的概念,更是一个功能的概念,所以它和这个西医学当中的血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所说的血虚证,更主要的是通过心、肝的功能失调来诊断的,不是对血这种物质进行具体的测定,测定它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是低下了,它和这个西医学不一样。
所以说这个血虚证和西医的贫血,不能划等号,那是完全对血液本身,它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具体的测定以后,诊断的一种病名。那么中医的血虚证,完全是通过心、肝的生理功能失调,这样的一些见症,最终来诊断的。
所以这个血虚,不一定是血液本身量或质的低下或者不足,更多的是功能的异常,比如说我们说肝血虚,不能充养上窍,这个视力降低了,可能到医院去检查的时候,没有贫血,血液完全正常,但按照中医的理论,它可以诊断为血虚证,所以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是这个血虚在中医学当中,它主要是靠生理功能的异常来确诊,是因为中医的血,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功能的概念,这一点是学好这个补血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