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庭坚都写了什么。
起拍一个问句,平平平仄?三个平,前两个阴声后一个阳声,一个仄音是落处,形成谐婉。春归何处?春归去到哪里了?现代人都看的懂的,但是,古人的词里是没有问好的,也没有标点。很多人会感到好奇,那怎么读啊?一堆字词句堆一起,断句是个问题啊?我来告诉你们,这都不是事,因为词牌的句子句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词谱里面的标点符号都是自带的!意不意外?原来我们看了这么多宋词,填了这么多词牌,居然可以不用标点。
第二句寻春,仄仄平平仄。仄韵接仄仄马蹄韵句,同样谐婉。既然问了春归何处?没人回答,那就自己去找呗,心情肯定是不好的,寂寞啊,没人回答我嘛,所以紧接着无行路。连路都找不到了,心情可想而知,所以这个寂寞用的非常好。感情基调给出来了。看到好多解释是说春去无行路。实际上不也是寻找春去的路无行处吗?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长律句调节奏。因为无路,又开始问了,假使有人知道春去了哪里,这句就是诗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了。没有人,没有路,只有寂寞的自己,只能说假使有人知道春去处。
歇拍仄仄平平平仄,后四个音与起拍句同。六字句是标准的马蹄,最后两个音也是标准的马蹄,歇拍构成谐婉。黄庭坚接着写的是唤取归来同住。感觉到歧义没?中间省略了,是把假使的那个人唤来,还是把春唤来,还是让假使那个人把春唤来,归来同住。这是宋词特有的歧义句,内容含量多,让读者体会的更多,构成一种歧义美。
平平平仄平平,第二字囫囵之音,接着对比第三字响韵起到仄声作用,同时又构成小拗怒激越,平平仄仄平平,正常马蹄,仄仄平平平仄,两句明显的马蹄走向,后句又有六绝转句的特点,后四字与起拍句同理,为最后一句作结。平平平仄平平。注意一下,与过片句句式相同,选声不同,结拍显露心情。黄山谷这首《春归何处》声韵沉稳,用于惜春最为合适。
过片句又问,谁知?前置春无踪迹,又构成矛盾歧义,春无踪迹是回答上片的假使……归来同住。因为没有那个若有人知,所以春无踪迹后置谁知。紧接着除非问取黄鹂,又是个假设,都是想象,这次用的黄鹂这个意象。黄鹂是对春的赞美,对生机的赞美。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王维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的都是初夏的景物。黄庭坚没有明写夏景,只是通过黄鹂直接写春走了,夏来了。接着写黄鹂百啭,生机盎然。无人能解就是写夏天到了啊!春天的确有了,看吧!都飞过蔷薇了。因风是通感,也是对起拍春归何处原因作的结。古诗中的蔷薇灌木,蔓生,蔷薇花开,初夏来临,所以说飞过。
总结,这首《清平乐》词,黄庭坚以凄婉的手法,抒发了春天一去不复返的惋惜,沉痛心情,同时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由寻找春去种种的假使,到结句飞过蔷薇,也有暗示未来的美好,通过黄鹂百啭,蔷薇对春的赞美,透露夏天更盎然生机的欣喜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