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颜色,它代表着清新、自然。绿色和食物很搭,能让人联想到新鲜、安全。
但有些食物原本不该是绿色,却出现变绿现象,就不免叫人担心。
食物一旦发生不正常的颜色改变,都会让人们产生对食物安全性的怀疑,并且影响大家的食欲。比如削皮苹果的褐变……
有4种常吃的食物有时候会变绿,我们就来讲讲它们为何变绿?变绿后还能吃吗?
大蒜变绿我国食用大蒜历史悠久,属于药食两用的食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具有保健功能。有人爱吃,有人却受不了蒜臭。
大蒜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些含硫化合物,所以味道独特,没法讨所有人喜欢。
在新鲜大蒜中,含有蒜氨酸,这东西没有臭味,很稳定的藏在大蒜中。当大蒜的组织被破碎,拍碎、捣碎都行,蒜氨酸就产生出带有味道的含硫物质,大蒜的气味也就形成了。
另外大蒜还含有一种叫蒜氨酸酶的糖蛋白。像洋葱、大葱这类食物中都含有蒜氨酸酶。
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比如S-丙烯基-L-半胱氨酸亚砜,在蒜酶的作用下,再与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反应,就能生成一种绿色素,让原本白色的大蒜变绿。
研究人员发现有4个因素会影响这种绿色素的生成:
1、温度
大蒜在低温下贮藏,制成的蒜泥容易绿变;在较高的温度(30~35℃)贮藏一段时间,可防止蒜泥变绿。
我国北方地区制作绿色的“腊八蒜”,一般就是在冬季制作。
平时我们把蒜泥冷藏后,会发现蒜泥很容易变绿。
2、酸碱性
偏碱的条件能防止蒜泥变绿。
将蒜泡在醋里,醋酸浓度越高,蒜变绿速度越快。
腊八蒜就是把蒜浸泡在醋里,过些天就会变绿。
3、破碎程度
破碎越细小,变绿越快、越明显。
蒜泥中如果混着大块的蒜瓣,你就发现即使蒜泥变绿了,蒜瓣也还是白白嫩嫩,没有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