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中的米虫,是啥时候爬进大米的?如何才能不生虫?看完涨知识
去超市买大米,偶尔能发现一些棕色的小虫子,在面粉中也能找到,这些虫子是什么虫?从哪里来的?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这种虫子叫米象,又名米虫、谷牛,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过去在农村,一到夏天,米缸就会生出密密麻麻的米象,每次淘米都要一个一个把它们捡出来。米缸盖了一个很重的木盖子,米象是怎么进入米缸的呢?
米象是怎么来的?
如果您认为米象是后来爬进米缸的就错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大米生虫的秘密。
其实,米象早就“住”在大米里了。因为水稻、小麦都是野外种植的,米象就会爬到这些作物上,用口器在谷粒上打个洞,然后把虫卵放进去,再用分泌物把洞封上。
大米加工时,只是经过脱壳、抛光,无法清除内部的虫卵,就一直和大米在一起。只要温度合适,虫卵就会孵化,经过幼虫、蛹、成虫3个阶段,变成我们看到的米象。所以,我们可以消灭成虫,但拿虫卵没办法。
米象喜光,趋温、趋湿,最适合的温度是30~33℃,所以夏天很多人会把大米拿出来晒一晒,米象看到阳光就会自己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