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大约有1500首,杜甫见证了唐朝从鼎盛变成衰败。杜甫是一位儒家的诗人,把“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后人称为“诗圣”。
736年,去长安之前,杜甫胸怀壮志,想要为国出力,咏出了《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4年,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相约漫游河南、山东,访道求仙。路上遇到高适,三个人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杜甫在《赠李白》写道:“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对唐朝社会满怀期待,在长安奋斗十年,只能做个小官。
杜甫很狂傲,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想做宰相,不喜欢做小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认为自己可以使君主成为尧舜之君,自己可以做一个宰相。
自己怀才不遇,儿子饿死,杜甫对社会充满怀疑。杜甫联想到老百姓的生活艰苦,位卑不忘国,批判与揭露社会的黑暗。
755年10月,杜甫从长安去奉先县探望家人。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情。路上见到老百姓生活艰苦,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十年战争,唐朝的人口减少三分之二。《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全国9619254户,52880488人。”《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全国2933125户,16920386人。”
756年,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半路被叛军抓到长安,逃出来之后,写了《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57年,杜甫投奔唐肃宗,获得“左拾遗”的官职。但是,杜甫的直言进谏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官。看到官场的黑暗,得不到重用,杜甫辞官去四川躲避战乱。
杜甫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唐朝抓人充军写得催泪感人。杜甫写了《北征》、《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战争与饥荒,民不聊生,杜甫一家老小去了四川成都。在巴蜀,杜甫写了差不多1000首诗。
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的几年时间,得到裴冕、高适、严武等人的帮助,衣食无忧,生活安定,写诗 470首左右。杜甫在成都,有大量的时间,更加专注诗句的凝练。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760年春天,杜甫游览武侯祠,写了《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60年夏天,杜甫在成都草堂,看着燕子、白鸥、妻子、孩子,悠然自得,写了《江村》。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761年春天,杜甫在成都生活安定,写了《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61年8月,杜甫草堂有三层茅草,仍然被风吹破,屋顶漏雨,彻夜难眠。杜甫忧国忧民,希望天下的老百姓都能住上好房子,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63年春天,杜甫听说安史之乱结束,高兴极了,准备收拾东西返回家乡,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实际上,杜甫在几年之后,才真正动身,却病死在路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没有经济来源,带着家人离开成都。
杜甫在夔州两年,写诗400首左右。
766年,杜甫仍然希望能为国出力,在《秋兴八首·其三》写道:“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杜甫心中一团火,年老也熊熊燃烧。
767年秋天,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杜甫看到从天上到地下、从远到近的秋天萧瑟风景,不由感慨自己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悲惨经历。《登高》是杜甫晚年最有名的作品,即使病痛缠身,登高远眺的悲壮心情依然强烈起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68年,杜甫离开夔州,施展抱负的壮志依然存在,写了《江汉》。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770年,杜甫在船上病逝,结束了漂泊半生的凄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