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很有牺牲精神的一句话,却是出自魏晋时期,传闻中“风流倜傥”的曹操之子曹植。
对曹植的印象,最先当然是他七步成诗,才华横溢。恐怕很少人懂得曹植心中那为国为民的热血。
人生的后半段,因为没有竞争过自己的哥哥曹丕,被曹丕限制起来,满身才华难以施展,日日在颓废与失意中度过。
越是如此,曹植心中捐躯报国的雄心越盛,因此才有字字千钧的《白马篇》,才有视死如归这一成语的传世。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这一句仍然出自曹植。
忧虑国家之难而不顾自己家庭;为国捐躯以救百姓社稷。这正是忠臣的志向!
这一篇名为《求自试表》,“忠臣”自然是曹植对自己的评价。自家江山,当然要得自家来守。
只是希望这世间,多几个践行此言的忠厚臣子,也就不至于后来的天下大乱。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这一句,出自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知名的愤青,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他的歌行体。
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鲍参军便是鲍照,可见其在后世地位之高。
后来的李世民有一句与此类似,“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不过一句是自表心意,后者则是表扬自家大臣,性质上就不一样了。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这一句呀,出自苏轼,是表忠心的意思。
“死而后已”本是《论语》里的句子,说君子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苏轼这里拿来形容报国之心,即是说自己一辈子都会秉持报国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