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昨天的寒冰意象,那千里冰封的长河,代表北方故国的大地,恢复中原的雄心。除了这个以外,冰,还因为它的晶莹纯净,被诗人用以代表纯洁的心。
芙蓉楼送辛渐
- 唐·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为奔忙赋闲,让生活有诗,欢迎踏 上时 间诗旅。 刚才轶伦为大家朗诵 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他写道:无边无际的冷雨,洒满江天,在一个充满寒意的夜晚,笼罩着吴地,天明时分,我即将送走好友,想到他不久将北归洛阳,而留下茕茕孑立的我,只有一江无情流水,还有楚山孤影与我相伴,心里难免落寞。朋友,你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还是我,我的心没有改变,它就像玉壶之中的冰一样纯洁无暇,没有受到哪怕一丝来自红尘世俗的玷污。
这首诗最为知名的,当然是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心是像冰一样晶莹剔透,干净纯洁的心,而且这冰心,是小心放置在温润无暇的玉所做的壶里,想一想都觉得非常地美好光明,那种美的境界是纤尘不染,美到非人间所有。 诗人从玉壶中捧出冰心来告慰洛阳亲友,是在告诉他们 ,自己 还是原来那个王昌龄,依然像玉壶一样光明澄澈,像冰心一样冰清玉洁。因此一写出来就成为金句,流传至今。
这首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而且读的地点,就在芙蓉楼。当年王昌龄被贬官的龙标治所,在如今的湖南黔城,它离我的家乡洪江只有几十里路,据传说,王昌龄来到黔城之后,修建了芙蓉楼,作为他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等诗人远走,年久失修,加上战乱,芙蓉楼也就消失不见了,为了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后人在清代重修了芙蓉楼,当时主事的地方县令在《重修芙蓉楼碑记》中专门提到:“本地有一座楼名曰芙蓉,相传当年王昌龄送辛渐赋诗其中,文采风流,照耀今古”,因为园林 颇为讲究,重修后的芙蓉楼名震四方,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也就是 如今我们当地的名胜古迹了。
因为这样的关系,像我这样的家乡70后、80后,几乎人人都有学校组织春游去芙蓉楼的记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学时候老师带队去的时候,对着碑石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古诗的场景,老师讲王昌龄和李白之间的友情,带我们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讲王昌龄在此地送好友魏二,说他们“醉别江楼橘柚香”,当然,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老师勉励我们,要像王昌龄那样,内心纯净如冰,并将它放在纯洁如玉的壶中好好呵护,我们听了似懂非懂,终于,等听到老师说自由活动的时候,大家一哄而散,有的在园子里四处追逐,有的去水池边喂鱼,有的登楼去看沅江风景,而我和几个死党,则计划偷偷跑出园去,到远处一座野草丛生的破败古塔探险,要学着《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去扫塔,去抓那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
所以,我天然地就认为王昌龄送客的芙蓉楼,就在我们家乡。但等长大了再读这首诗,心中冒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寒雨连江夜入吴”,为什么是吴呢,吴应该是在江苏那边啊,当时给自己的解释就是,可能说的是这雨一直下,随着江水,会一路东流从湖南到吴地,但似乎总有一些牵强,所以心中一直还是有些疑惑。有一天,我发现《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今天读的是第一首,而第二首里王昌龄写: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这下终于真相大白了,因为丹阳城,在如今的江苏镇江,所以诗人送客的地方就是在吴地镇江,这也是为什么诗人才会写“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原因,等我再一查,镇江还真有一座芙蓉楼,只不过早就损毁,当地在1992年才重建,不像我们黔城的芙蓉楼,是清代古迹罢了。
所以王昌龄送客的芙蓉楼,在镇江,而不是黔城,但不管如何,儿时在黔城芙蓉楼春游的记忆,却仍然是真切鲜活的,我还记得我们几个要去古塔探险的小屁孩,还没出门就被班长打了小报告,灰溜溜地被老师一顿训斥,要求背诵《芙蓉楼送辛渐》,我们一边罚站一边背“一片冰心在玉壶”,我背着背着,就念成了“一片冰心在夜壶”,哥几个顿时笑作一团,都在那大声嚷嚷这句,结果,又不幸被老师撞见,之前介绍古迹、解读古诗时那和蔼可亲,耐心亲切的老师,一下子变成了凶神恶煞,吹胡子瞪眼地骂道:“辱没先贤,斯文扫地!恬不知耻,百事可为!”然后带领我们到王昌龄的画像前,包括他一起,向王昌龄鞠躬道歉,并且,命令我们对着诗人画像背诵《芙蓉楼送辛渐》,直到我们几个淘气鬼都背过了才肯罢休…
似乎就是冥冥之中注定,我这个开古诗玩笑做恶作剧的小屁孩,等长大了却成为了一个真心热爱古诗之人,还在网上很热心向大家推荐和解读古诗,正应了那句话:“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想来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不过好笑之余,还是在心里,对老师,还有王昌龄,有着一些隐隐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