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全诗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 面。敌军的力量像黑云一样压迫过来,城似乎要被压垮了。一 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等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间透射下来,投射在战士的铠甲上闪闪发 光。此刻他们正全副武装等待抗击敌人。这里借日光来描写守军阵营里昂扬的士气。
全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斗志和爱国热情。《雁门太守行》是一个乐府旧题,有些古代诗人喜欢用旧题来写新作。诗人李贺是著名的“鬼才”,他与李白、李商隐被称 为“诗中三李”。他七岁的时候就名声大振、享誉京师。当时的文坛大家韩愈看到李贺的作品,不由得拍案叫绝,但他看了作者的姓名,却发现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当他知道作者还是个孩子, 就更加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于是韩愈和好友皇甫湜决定一起去李贺家一探究竟。
当时李贺家的家境已经败落。父亲死了,留下他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当韩愈看到李贺,他大吃一惊,没想到李贺年龄竟然这么小。
韩愈对李贺说:“听说你小小年纪就会作诗,不知能否现作一首?”李贺听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略加思索,便以韩愈他们的来访为题,一气呵成地写下九十多字的七言诗,题名《高轩 过》。韩愈他们拿来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口里连连叫好。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胫而走,传遍京华。
为了能写好诗,李贺不仅刻苦读书,向古人学习,而且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他常常早上出门,骑一匹瘦马,让一个小书童背着书包,跟在后面。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随时记在纸上,放到书包里。晚上回家后,他再把纸拿出来,仔细推敲,反复琢磨,然后整理成篇。
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用自己的诗作《雁门太守行》赢得了韩愈的赞赏,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但一些嫉妒李贺的人心怀不满,上书朝廷,说李贺父亲名为“李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于是朝廷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权利。
韩愈听说后,为李贺感到不平,为他写了一篇《讳辩》。文中写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
虽然这篇文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还是辩不过所谓的“孝 道”。李贺无法通过进士考试来求取功名,后来在太常寺当过两年多的小官。
李贺很有才华,又很勤奋,但生不逢时,一生郁郁不得志, 只活到二十七岁就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