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从浙江引进特色富民产业,历经24年精耕细作,到如今规划打造雷竹小镇,造福的还是一方百姓。
蒋大哥是浙江临安人,家里父辈们都是靠种植雷竹笋养活一大家子。后来,当地人发现利用覆盖技术,可以出产冬笋,而且价格翻了好几倍。
咸宁市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雷竹大户 蒋国庆:一般那个时候春笋是三五块钱一斤, 到了年关价格高,20多块钱一斤。一直到正月十五左右,价格还偏高。
1994年,距临安800多公里外的崇阳开始引进雷竹种植。依托优越的气候和水土条件,雷竹很快在崇阳扎下了根。
咸宁市崇阳县竹产业化办公室 副主任 成项托:通过4年的试种,到1998年我们开始逐步扩大面积,2002年的话,我们就开始大规模发展这个产业。
邓端梅大姐是当地最早一批种植雷竹笋的村民,2008年,她试验了四五十亩雷竹笋,如今已是一片竹海。
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鹿门铺村 种植户 邓端梅 :搞那个赚钱我就自己搞,原来卖得20多块钱一斤。
一亩雷竹十亩粮,曾经的种田能手邓大姐成了村里的雷竹大户,卖笋的收入比卖粮食翻了十多倍。
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鹿门铺村 种植户 邓端梅 :一年卖个3万多斤,我把本钱一去掉,可以赚个十几万,比别人家打工总要好。
同时,崇阳县还出台了不少好政策,鼓励村民多种雷竹多赚钱。
咸宁市崇阳县竹产业化办公室 副主任 成项托: 新造雷竹这一块就是500块钱一亩, 给农户的奖励。另外的话我们就是成立了进行专业的办公室,指导他们生产。
近年来,崇阳竹产业办还组织竹农拓展市场,加工出清水笋、干竹笋和即食型的调味笋等系列产品,延伸雷竹产业链。
咸宁市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 雷竹大户 蒋国庆:主要卖到长三角 ,然后有少部分通过深圳再进入香港。
桂花泉镇是雷竹种植大镇,目前种植面积超过1700多亩,为进一步壮大雷竹产业,崇阳正在打造一个新建雷竹基地2万亩,年产雷竹笋5万吨的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咸宁市崇阳县桂花泉镇 镇长 黄震:我们打算把这个产业进一步引导扩展,建设一个雷竹小镇。竹林里可以散步、旅游,能品尝竹笋宴,都把它融合在一起。
崇阳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从浙江引进特色富民产业,历经24年精耕细作,到如今规划打造雷竹小镇,造福的还是一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