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十分讲究,有龙头龙尾,船身窄而长,船上结七彩。竞渡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众舟齐发,万人喝彩。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采草药
民间有端午所采之药最灵验之说。中国端午采药的习俗最为普及,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它设定为中国的"药草节"。端午作为"采药日"在《夏小正》中就有"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的说法。此后,历代文献多有对端午采药之俗的记录。中国各地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清嘉录》载:"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中国很多地方的民间俗语对此也有反映,如"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五月初六艾--过时"等。
同理,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是说端午时所合之药的药效会保持很久。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艾酒、雄黄酒较为普及。
打午时水
端午节,以干支记日来看是午月午日,故而也称"重午","午"代表阳火,阳气最高点。从天地五行来看,重午日干支是双重极盛的阳火,就是"纯阳"日。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
午时水极阳刚的神奇,就是从天地运转、阴阳五行的消长变化的道理而生。夏天阴弱阳盛、冬天阳衰阴盛,各人身体也都能明显感受寒暑阴阳五行的差异。从天地阴阳的变化看"午时水"的效用,也就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
铸造丙午镜
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东汉《论衡》说,在五月丙午日午时铸造的铜镜(阳燧),可以取得真火,"阳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午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比真取火之道也"。
以阴阳五行来说,天干之丙属阳之火,地支之午属阳之火,一年之中以五月丙午日午时阳火最盛、阳气最刚,是辉光万丈的极阳之火,铸镜可以引火、可以辟邪。"午时水"吸收了天地阳刚之气的精华,是为水之精,用它铸造出来的金属器具,就成了李时珍所说的"金水之精",若有神明,古镜、古刀剑就是。
古代铸造神镜的日子,也是以五月的丙午日最上选。在中国古代的镜铭中就能见到"五月丙午日"或是"丙午镜"的铭文字样。"丙午镜"是在午月又遇到丙午日所铸造的,如汉朝武帝的《元光镜》、东汉和帝《元兴镜》都是其中著名的丙午明镜。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一直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