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长命缕来历,端午节来历习俗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9 05:32:41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带香包: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丝线绣成鸟兽、鱼虫、花卉、五谷、人物等各种图像,并在里面装上雄黄、苍术、艾叶等中草药物,佩带在儿童身上,可以散发香气和防止蚊叮虫咬。"香包身上带,娃娃逗人爱",香包把儿童打扮得活泼可爱,增加了节日气氛。


悬艾叶菖蒲

端午节长命缕来历,端午节来历习俗简介(13)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悬艾:艾是一种中草药物,味辛无毒,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立,青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面青背白,上有柔毛,形状如蒿,五月五日连茎割取,悬挂于门上,可以驱蚊虫毒气,有利于环境卫生和身体健康。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挂菖蒲:菖蒲又名剑水草,根茎可作香料,是一种中草药物;具有通心窍、补五脏、明耳目、温肠胃、益心智、*诸虫的功效。据说伏魔大帝钟馗就是用菖蒲剑斩鬼的,所以将菖蒲挂在家门口据说可以防病和延年益寿。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虫灭菌的药物。


沐香汤及洗晨澡

沐香汤在江南等地较为流行。是日,将艾叶、菖蒲、兰草等香草放于锅内蒸煮,谓之"香汤",大人、小孩都用这种香汤洗澡擦身,据说可以祛病避灾;香草具有*菌作用,这样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洗晨澡在江北及黄河流域较为普遍;端阳节早晨,男女老少多于清晨到河里或沆溏里洗澡清尘,以示往日的尘垢和浊气被除去,然后迎接红红火火的新时节。


系五色线

端午节长命缕来历,端午节来历习俗简介(14)

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合股而成,又名"长命缕"、"续命缕"、"朱索"、"百索"、"花花绳"等,端阳节这天人们用五色线系于儿童颈项和手脖、脚脖上,据说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驱瘟避邪,使儿童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我国北方人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送时: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滚吃鸡鸭鹅蛋: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破火眼: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游百病: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剪彩葫芦: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悬钟馗像: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端阳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到今天,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的日子。无论怎样的习俗,带给人们的,都是一份欢乐与甜美。


好了,关于端午节的所以知识今天就到这里,如果有不详细或者 错误的地方还请网友批评改正,了解知识,丰富自身同时还能讲给你的后代,做一个博学的父母。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