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故事情节示意图,窦娥冤全文故事情节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9 21:49:42

赛卢医与张驴儿剧照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蔡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因为善良而被欺负的人,与之相随的窦娥更是如此。

窦娥冤故事情节示意图,窦娥冤全文故事情节简介(5)

蔡婆婆剧照

赛卢医和张驴儿的出现,是整个戏曲情节的“助推器”,也是引发窦娥冤屈不可缺少的情节。从老百姓生活角度来说,这两个形象无疑代表着让人讨厌的恶人,他们并非达官贵人,却凭借歹毒横行社会,善良如蔡婆婆与窦娥一样的平民,无疑成了这些恶人欺负的对象,如此一来,原本凄苦的日子遭遇了这些恶人带来的“加成因素”后,更加苦不堪言。

天生的命苦与恶人的追害,终于把老百姓逼上了绝路,他们内心最后的依靠——官府,便成了维护他们权益的最后、也是唯一一道屏障。

《窦娥冤·第二折》:(正旦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贪官的对冤情的视而不见:逼死老百姓的最后一击

古代奇案中的官吏良莠不齐,诸如包公、狄公等被百姓称青天,当然,也有糊涂官,不问青红皂白一通胡乱审理甚至屈打成招,造成冤案;更有甚者,见钱眼开,用金钱左右案情,依然会造成冤案。

显然窦娥遇到的这个祗候(官职名),属于后者。

《窦娥冤·第二折》:(净扮孤引祗候上,诗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

如果说赛卢医和张驴儿是欺人的,这个祗候则是吃人的。

窦娥冤故事情节示意图,窦娥冤全文故事情节简介(6)

窦娥被迫认罪剧照

祗候的胡乱判罚无疑成了打打倒窦娥的最后一击,她彻底绝望了,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力回天,除了把愤恨留在心中,无计可施的她,彻底放弃了。

《窦娥冤·第二折》: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

三桩毒誓与为女平冤:穷苦百姓步入绝境后,幻想出的倔强与安慰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窦娥被判死刑后,这起案子其实已经画上了句号,纵然含冤入狱、被斩,也无力回天,按照剧情中的局势,蔡婆婆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张驴儿逼嫁窦娥不成,定会把蔡婆婆搜刮的分文不剩,然后离去。至于窦娥的冤案,也许只能埋没的历史的河流中,要么无人提及,要么换来一声叹息,仅此而已。

可戏曲的魅力,就在于它既能传递事件的过程,又能宣泄一种正确的思想,最终达到弘扬正义的文化效果。

《窦娥冤》的结局,正是这样。按照戏曲中的表述,窦娥在被行刑时发了三桩毒誓,随后一一应验,并在十六年后,窦娥以鬼魂的形式面见父亲,称述冤情,最终窦天章替女儿斩了恶人,平了冤屈。

窦娥冤故事情节示意图,窦娥冤全文故事情节简介(7)

窦娥冤魂见父剧照

显然,戏曲的结局不可能在现实中应验,只是老百姓在步入绝境后,留给自己的幻想与安慰而已。

结语

《窦娥冤》 是一部戏曲,更是一桩奇案,从人间善恶到阴间鬼魂,叙述了贫苦百姓数不尽的民间疾苦,和道不完的辛酸无奈。

无疑,千百年以来的老百姓是凄苦的,却也是最有忍耐力的,如果没有祗候的恶意判罚,以窦娥代表的老百姓一定会选择继续在凄苦的岁月里隐忍,这是千百年以来形成的百姓生活常态,正如鲁迅在《坟》一文中说的那样,因为这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尽管凄苦的生活已经千疮百孔、脚下的路已经寸步难行,可如果没有压垮老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依然会选择隐忍。

然而让老百姓无法继续隐忍的因素太多了,随着生活的每况愈下,恶人行凶、贪官误判,每一根都成了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击垮他们的因素越来越多时,当生活的凄苦变成生命的威胁时,他们只能鸣冤,因为他们真的别无选择。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其实并非奇案中的老百姓矫情,也不是他们的冤情伸不完,而是无穷的凶恶歹人和无道的虚设王法所迫。


写在后面的话

1.第一次接触《窦娥冤》,是小学时以秦腔的形式欣赏的,秦腔粗犷嘹亮的唱腔,加上自带伤感的二胡伴奏,把这样一出悲剧唱的格外悲伤,第一次,书生发现悲剧真的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

2.《窦娥冤》创作原型为《东海孝妇》,最初案例的真假已然不可考证,不过老百姓传递的并非考古史实,而是一种略带宣泄意味的艺术呈现,如此说来,从情感角度来说,《窦娥冤》真的是一出把悲剧演绎的酣畅淋漓的好剧。

3.数百年之前的作品,在当下欣赏依然让人黯然动容,让人回味无穷,元杂剧不亏为伟大的文学形式,向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先生致敬!

窦娥冤故事情节示意图,窦娥冤全文故事情节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