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辉
课堂上出现几个古代词语,需要学生理解其意思,例如“郎中”,学生古装电视剧看多了,很容易说出是医生的意思。但也有不知道的,例如“货郎”,学生们很好奇,“货郎”是干嘛的?他们没见过,古装影视剧中也很少以他们作为主角。
我给解释说“卖货的人”。
然后我的记忆就被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了,货郎是村子里最招人喜欢的人,他们多是老年人,六十岁以上,肩头挑一个挑子,一头框子是柳条筐,上面放着木匠打制的像今天四方形的小柜台,不大,也就半平方左右,还镶着玻璃或铁丝网,里面的东西可就多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农村家庭用的,里面都有,妇女用的针头线脑,顶针卡子,家庭用的火柴,绑东西的套皮皮筋,做颜料用的洋红,缝衣服用的纽扣暗扣,女孩子们喜欢的耳钉和发箍,男孩子们喜欢的红纸炮,塑料枪,有颜色的糖豆豆……贵的、大型的家什没有,因为在农村不好卖,没有市场。
货郎挑子另一头也是一个柳条筐,但这个筐子不是放货物用的,而是用来盛放从村民家里回收来的废品破烂用的。货郎筐子里的货物,你可以用钱买,2分钱一个的套皮,五分钱一盒的火柴。如果没有钱,村民就可以用家中的废品来兑换,用喝完的酒瓶子换火柴,用鸡蛋换卡子,用无法用的铁锅换蜡壳球。因此,货郎在本地也还有一个通俗的叫法:换荒的,意思是把我们不用的,荒废的东西拿他那里去换有用的东西。
货郎到哪不用吆喝,他们有自己的宣传工具——货郎鼓,这是他们的招牌,一根二三十公分长的圆木棍,一头握在手中,另一头是一面硕大的裹着牛皮还是羊皮的圆鼓,圆鼓两侧有个麻绳坠着的圆球,货郎转动手中的木棍,圆球击打在鼓面上,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甚是动听,可以传播得很远。货郎鼓一响,人们就知道卖货郎来了,就可以考虑一下家里缺少什么或者家里有什么破烂可以拿去换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家长给了我两块钱的压岁钱,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没能阻挡我对卖货郎筐子里那把崭新的时髦的先进神奇的带转轮能放子弹打出来啪啪响的塑料手枪的诱惑,我偷偷地用这压岁钱买了一把,货郎老头送了我一板十发圆形子弹,我也没敢把子弹放进去打,生怕打枪的声音让家长听见了,他们若是知道我用两块钱去买了手枪肯定会训斥我,后来我又用这板子弹在卖货郎老头那里换了写字的本子,才算把钱的去处勉强掩饰过去。
经常来我们村的那个货郎,姓胡,家在距离我们村子南面二里路的伏庄村子里,住在一处高宅子上。老人什么时候死的,我不知道,我只记得他活着的时候屡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记得这么清晰,也许跟他货郎挑子里那些新鲜的玩意有关。
你所看到的货郎们可能有了三轮车,有了自行车,有了三轮摩托车,但如果没有那只货郎鼓铿锵的声音,总感觉他们就是一卖货的,和货郎无关一样。
古人有诗赞货郎曰:“鼗(táo)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货郎就相当于流动的百货店或超市了吧!
货郎这个职业我写出来,别忘了这个职业曾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对大家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