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学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大数学家高斯在很小的时候,就利用巧妙的算法迅速计算出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的总和。大家在佩服赞叹之余,有没有仔细想一想,高斯为什么算得快呢?当然,小高斯的聪明和善于观察是不必说了,往深处想,最基本的原因却是这100个数及其排列的方法本身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每项都比它前面的一项大1,即它们构成了差相等的数列,而这种数列有极简便的求和方法。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将不仅掌握有关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而且学会利用这种数列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
一、等差数列
什么叫等差数列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① 1,2,3,4,5,6,7,8,9,…
② 1,3,5,7,9,11,13.
③ 2,4,6,8,10,12,14…
④ 3,6,9,12,15,18,21.
⑤ 100,95,90,85,80,75,70.
⑥ 20,18,16,14,12,10,8.
这六个数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相邻两项的差是一个固定的数,像这样的数列就称为等差数列。其中这个固定的数就称为公差,一般用字母d表示,如:
数列①中,d=2-1=3-2=4-3=……=1
数列②中,d=3-1=5-3=……=13-11=2
数列⑤中,d=100-95=95-90=……=75-70=5
数列⑥中,d=20-18=18-16=……=10-8=2
一般地说,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这个数列的每一项或者都不小于前面的项,或者每一项都大于前面的项,上述例1的数列⑥中,第一项大于第2项,第2项却小于第3项,所以,显然不符合等差数列的定义。
为了叙述和书写的方便,通常,我们把数列的第1项记为a1,第2项记为a2,……第n项记为an,an又称为数列的通项,a1又称为数列的首项,最后一项又称为数列的末项。
二、通项公式
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1,a2,…an…来说,如果a1小于a2,则显然 a1-a2=a3-a2=…=an-an-1=…=d,因此:
a2=a1 d
a3=a2 d=(a1 d) d=a1 2d
a4=a3 d=(a1 2d) d=a1 3d
…
由此可知:an=a1 (n-1)×d (1)
若a1大于a2,则同理可推得:
an=a1-(n-1) ×d (2)
公式(1)(2)叫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通项公式,在已知首项和公差的情况下可以求出等差数列中的任何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