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这次被贬,对苏轼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但他的人生,也在这里完成了蜕变,诗作创作更是达到了的巅峰。
余秋雨先生曾说道: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苏轼初入仕途时,嫉恶如仇、高昂激转,被贬黄州后,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人变得平静坦然。
有一次,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一去不返的光阴、流水,他不再只是感慨,而是从中悟到了另一种向上的动力。
他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
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
正所谓:失意不失志。
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4
- 公元1082年,苏轼游赤壁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苏轼来到赤鼻矶时,他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有余。
作为一个有满腔抱负,却一直被打压的文人,苏轼心中自然是愁绪万千。
但他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处境后,并没有沉溺苦海,自伤心志。
而是把个人的情绪放置在了历史洪流中去比较,如此一来,失意也好,坎坷也罢,又算得了什么呢?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化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分别。
而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名利、权势,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那么,又有什么比开心地活在当下更重要的呢?
有人说:“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在这过程中,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答案。
谁若能真正想到这一层,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遥。
5
- 公元1083年3月,苏轼在往返沙湖的途中遇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余秀华曾说:“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
而一个能在大雨中闲庭信步的人,也必然扛住了无数次风吹雨打。
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个年头了。
由于被贬,没有俸禄,他一介文人,只能放下笔杆,拿起锄头,靠耕种荒地自给。
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辛。
可是外界的风雨再大,都丝毫不能影响他内心的豁达。
纵使成了一个农夫,竹杖芒鞋,他也依然步履从容,活成了中国文人的榜样。
《菜根谭》里写道:“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人生免不了失意与坎坷,一味咀嚼其中的痛苦,只会让人生变得苦涩难言。
不如秉持一份君子心态,难而不怨,苦而不诉,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默默强大自己的内心。
6
- 公元1083年夏,苏轼幽居乡村,寄情山水。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白鸟、红蕖,处处映照着雨后乡村的景象。
苏轼在这一片宁静幽远的景色中,活得从容快意。
这样明快的诗句,很多人不相信,这竟是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所作。
若是换了旁人,被朝廷弃用这么久,只怕是愁也愁死了。
但是苏轼,一直被流放,字里行间,却没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态。
而这,也让他成为了超越那个时代的存在。
人活于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心平气和,宠辱不惊。
心气高了,做人就会张狂;心气低了,人生也就失去了色彩。
唯有固守内心的平和,才能让你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份宁静,发现生命的另一种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