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歌的国度,诗人更是井喷般爆发,许多诗人还身居高位,让人误解为诗歌写得好,官就做得大。事实上,虽然唐朝的开科取士是以诗歌作为考试的一项,但诗文写得好不好和能否做大官的关系是不大的。比如李白在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却只当过翰林待召,地位并不高。又比如杜甫,终其一生也只是短暂为官。
至于说那些沦为下僚的杰出诗人,更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然而,还是有一位幸运的诗人,年轻的时候凭借诗歌赢回了爱情,年老的时候原本默默无闻,却最终依靠一首诗歌翻盘,成为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这位诗人叫做韩翃,他成名很早,年轻时进京赶考时,就在长安城轰动一时。有一个富家公子李生,因为仰慕他的才华,还将身边最漂亮的歌姬柳氏送给他。而且,李生还好人做到底,花了三十万钱帮韩翃和柳氏操办了婚事。
韩翃也足够争气,即使在温柔之乡,也没有耽误考试。他在第二年一举及第,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进士。韩翃将柳氏暂时安置在长安,自己前往家乡报捷。然而,两人这么一分开,恰好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长安,唐玄宗弃城而逃。
皇帝尚且如此狼狈,城中百姓可想而知,就连著名诗人王维也不得不接受了伪职。柳氏长得漂亮,为了避祸,不得不剪去秀发,躲进长安的法灵寺,成为了一名尼姑。
韩翃在外进不了长安,只能加入侯希逸的幕府。他无时不刻都想念着柳氏,等到唐肃宗收复长安时,立即派人寻找,并给柳氏带去了一首词作:
《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篇作品到底是诗还是词,至今都有争议。《全唐诗》收录了两次,一次注明是诗,一次注明是词。鉴于它的前三个字,成为了词牌名,而且还是词牌的正体,所以看为词作比较恰当。这首词写的是柳树,其实就是代指柳氏,韩翃担心美貌的柳氏,会沦入他人之手。
柳氏也确实遭到了不幸,安禄山的叛军没有找到她,但收复两京的蕃将沙吒利却霸占了她。唐朝为了尽快平定安史之乱,不得不向回纥求援,回纥将领居功自傲,强抢妇女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对于韩翃来说,他当然没有能力挽回一切。但是,这首词却在长安传唱,甚至传到了唐肃宗的耳中。皇帝虽然不敢为难蕃将,但还是屈尊调停,用重金赎回了柳氏,让韩翃重新赢回了爱情,抱得美人归。这段故事,后来还写成了传奇小说《柳氏传》。
本来,韩翃凭借一首诗,不仅让美人回归,而且还成为了小说的男主,已经够幸运了。没想到,他的幸运连绵不断,直到晚年还突然爆发,让人始料不及。
多年来,他虽然努力,但一直都是混迹于幕僚之中,并没有大放异彩。侯希逸入朝后,幕府解散,他还赋闲了十年。想必有佳人相陪,他也不至于太过寂寞。只是官运并不顺畅,长期默默无闻。到了晚年,他加入李勉的幕府,其他幕僚都是年轻人,常常还看不起他。
然而,有一天深夜,韩翃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的一位朋友赶来道喜,告诉他马上就会被任命为驾部郎中,专门管理制诰。这个官职是给皇帝下达文书命令的,非亲近大臣不能担任,韩翃并不相信。然而,朋友却告诉他,是这首《寒食》帮了大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开篇就非常精彩,所谓的春城,不是现在的昆明,而是指当时的长安。诗人在前半部分描述了寒食节时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美丽风景,后半部分绘制了飞马传烛的画面。其实,这首诗的意境很朦胧,有人甚至认为,这是韩翃讽刺宦官当道,百姓在寒食不能生火,他们却可以点烛。
然而,在当时的皇帝和士大夫眼中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首诗除了描绘了皇室的气派和隽永的长安美景外,还隐约有着盛唐的气象,表达了对盛世承平的歌咏。据说唐德宗特别喜爱此诗,当别驾郎中这个职位空缺时,他特地任命给韩翃。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为了不至于弄错,唐德宗特意将这首《寒食》写在旁边,并批注:与此韩翃。
一诗一词皆妙不可言,韩翃不仅凭借它们青史留名,而且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可谓唐朝诗人中最幸运之人,当之无愧的天选之人。